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可穿戴”,关键要变为“想穿戴”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2014-07-15 10:05:33
摘要:正如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所说,发展新兴产业应把握两大要害问题:第一,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形成应用市场是关键,市场驱动发展。也就是说,从“可穿戴”到“想穿戴”,这场竞争激烈的新兴技术竞赛依然路程遥远。一哄而上,光伏等产业便是前车之鉴。

  今年以来,国内最热最潮的产业是什么?不是智能手机,而是可穿戴设备产业。

  可穿戴设备,是指智能眼镜、智能腕表、智能手环、智能腰带等可穿戴产品,其“消费潜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军该领域。例如,奇虎360推出了针对儿童安全市场的智能手环产品“儿童卫士”,百度公司的“咕咚”健康手环,三星、索尼、酷派和果壳电子等国内外公司推出了各自品牌的智能手表……不少商场专门设置了可穿戴产品体验专区。洛克克设计集团是国内的一家大设计公司,每个月平均设计80款新产品。该集团副总裁徐微告诉记者,“今年向市场主推的一款产品就是智能腕表。”艾瑞咨询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然而,受百亿元这张“大饼”的诱惑,这一新兴产业正面临着一哄而上的隐忧。日前举行的苏宁众包平台发布会上,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说,近来最热的就是以可穿戴设备为主的硬件产业,“年初来申报的400个项目,竟有三成以上涉及可穿戴设备,选来选去,最后只投资了1个可穿戴项目。”据了解,甚至有不少以生产山寨产品为主的小厂商也开始进军这一市场。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多款可穿戴设备功能同质化严重,应用范围和对象相对单一。“现在智能可穿戴市场很热,很多企业在开发,但是我觉得这类产品还没有很好地把准消费者需求。”《商业价值》杂志出版人刘湘明指着手腕上戴的智能手环说,“戴了几个月,现在只有一个功能是常用的,就是闹钟。因为我的运动强度和时间比较固定,记步器功能不怎么用得上。拍食品条码算热量功能,数据库里的条码不全,很多食品查不出来;24小时监测睡眠功能需要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但蓝牙特别费电。”南京市民孙军原本准备为妻子购买一款时髦的智能手环作为生日礼物,但仔细了解产品后决定放弃这一打算,因为他觉得,工作忙碌的妻子很可能只戴两天,就会把这种产品扔在一边。

  弃用的现象得到了相关论证。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会在购买可穿戴设备6个月内停止使用这种产品。另外,尽管有十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某种形式的运动追踪器,但有半数已经停止使用。

  用户体验差、缺乏突破性创新、产品同质化、产品售价过高是可穿戴设备市场目前面临的难题。南京微行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是医疗类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我们公司原来在深圳,回到南京是想进军智能化居家养老这个市场。”该公司董事长殷其敏说,“实现智能居家养老的关键一步是老年人要购买我们的智能腕表,但3000元的价格会让一些老年人有点犹豫。”

  记者了解到,去年国家发改委在一专项通知中,明确将可穿戴设备列为“支持重点”,要求面向移动互联网应用,研制可规模商用的多类型可穿戴设备。“然而,很多企业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忽视了‘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研发,导致产品与用户的期望不符。”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说。例如,由于可穿戴设备需要和人体“亲密”接触,因此对低功耗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降低辐射,另一方面需要避免因频繁充电带来的使用不便。对用户体验的要求也更高,需要高速、实时的连接。同时,如果可穿戴设备的使用需要用户倾注太多精力,那么其实用性难免会打折扣。

  “曾有一企业说想研发一种智能对戒,夫妇俩戴上,如果谁把戒指脱下来,无论离多远,对方就能察觉到。他问我会不会投资这个项目?我说,应该不会,因为这种产品过度侵犯人的隐私,恐怕不会有市场。”王冉笑言。

  显然,这类产品目前并未像智能手机那样颠覆业界格局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性并不强。可穿戴设备企业还得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改变用户的心理定位。同时,穿戴设备的实用性不足、个人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问题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如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所说,发展新兴产业应把握两大要害问题:第一,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形成应用市场是关键,市场驱动发展。也就是说,从“可穿戴”到“想穿戴”,这场竞争激烈的新兴技术竞赛依然路程遥远。一哄而上,光伏等产业便是前车之鉴。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