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区将增5万停车位 首批20个公共停车场近期开建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多车位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市区找个停车位难上加难。记者昨从规划部门了解到,《扬州市城市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已正式出炉,规划绘制了缓解市区停车难的蓝图,近期,首批20个公共停车场布点规划初步制定,有望不久陆续启动建设。
现状
建成区停车位缺口2.8万个
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
规划部门调查显示,我市小汽车拥有量达16.3万辆,泊位供应仅14.9万辆,泊位的总缺口达5.7万个,其中建成区范围内缺口2.8万个,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
主城区目前共有多少公共停车泊位?上述调查显示的数据是1.2万个,占总泊位8.2%。“停车场历史欠账较多,供需矛盾突出,是停车难的主要原因。”市规划局相关人士分析。
对策
差别化停车 划分三层次
增加路外公共停车泊位
新一轮的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停车规划”的规划目标为:停车总体供应水平应能促进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满足小汽车适度使用条件下的停车需求;全面建立差别化的区域停车供应及消费政策,结合公共交通发展政策与规划建设工作,重点缓解老城区的停车压力;进一步完善停车供应结构,增加路外公共停车泊位,适度减少老城区路内停车泊位。
根据城市用地特征及交通运行状况,将市区划分为一类区、二类区与三类区三个层次:
停车一类区:包括扬州老城区、商务行政中心区以及江都老城区。
停车二类区:包括扬溧高速、沪陕高速、廖家沟与宁启铁路围合地区;杭集地区:黄河路一反坎河一新淮江线(S237)、夹江、芒稻河、宁启铁路围合地区;八里一运西地区以及大桥地区(江都港区核心规划建设区)。
停车三类区:中心城区范围内除去一类区、二类区的所有地区。
新旧城区解决策略迥异
老城见缝插针式增泊位
据相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我市小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3万-38万辆,增长2.2倍。预计至2020年,中心城区泊位需求达40万-48万辆,路外公共停车泊位需求4.8万-5.6万,约占总泊位10%-12%。也就是说,停车泊位建设是在现有基础上四倍还拐弯。
根据规划,将来老城区及蜀冈-瘦西湖风景区采取限制型措施,即以内部挖潜、见缝插针式增加停车泊位,通过管理和停车收费的调节,限制车辆驶入,并在外围增加设置公交换乘系统;东、西、南部三大分区采取建设、挖潜型模式,新增大量停车场,每个公共停车场的规模宜为150个—250个泊位,并结合公交停车场或在公交停车场附近设置,方便居民出行。
布局
市区规划282处停车场
将可增加泊位5万个
记者从规划方案上获悉,市区选取停车场选址282处,规划泊位5万个。此外,还制定了停车换乘停车规划。“停车换乘停车场为缓解核心区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服务外围小汽车、外地小汽车换乘公交进入城市核心区,一般多结合公交枢纽站点布设。”市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换乘停车场主要服务老城区与外围地区车辆联系,按照10%的吸引需求测算,规划停车换乘泊位2600个-3000个。
前不久,我市公布两条城市交通轨道路线,据悉,规划方案结合地铁枢纽布局,规划停车换乘停车场10处,泊位3200个。
近期将建设20个停车场
新增3650个停车泊位
规划提出,近期将在停车矛盾大的市区布点建设20个公共停车场,预计将新增3650个泊位,总投资估算约3亿元。
20处停车场涉及5类区域,包括绿地广场、学校操场、扩容改造等。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占到14处,江都区占到6处。包括利用荷花池水面空间建设地下立体停车库,新增泊位350个,与医院地下车库联通,“建成后,白天服务苏北医院、周边商业圈为主,夜间服务周边居民区,也分流了交通压力。”该负责人还表示,文昌广场北停车场、田家炳停车场及石塔路停车场都将近期规划改造。
景区
外围换乘和周边增供
解决旅游旺季停车难
“针对旅游高峰期临时性、突发性的大量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之间的矛盾,通过增加泊位以及一系列管理措施,缓解旅游景区停车难问题。”
规划方案提出,通过外围换乘的方式解决旅游景区停车难题。外围换乘将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规划4处大型换乘停车场,新增泊位数1500个。“这4处换乘点分别设在火车西站、汽车北站、瘦西湖互通、经济开发区等靠近高速出入口,远离市区。”同时结合旅游需求,在汽车北站、瓜洲、江都东砖桥、江都北双沟出入口选址设置游客集散中心。
此外,规划方案还在大型景区周边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增加泊位供应。方案初定个园、荷花池公园、老体育馆以及东关街等4地增供停车位,建设停车楼、地下或地面机械停车场,缓解停车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