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博弈移动支付未来 银联押注NFC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腾讯财经
日期:2014-05-28 10:13:31
摘要:“NFC手机支付系列产品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在5月27日的NFC全手机产业峰会上,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胡莹高调向与会的商业银行、手机生产商、芯片技术供应商等表态。

  “NFC手机支付系列产品大规模推广的基础条件已经成熟,”在5月27日的NFC全手机产业峰会上,中国银联助理总裁胡莹高调向与会的商业银行、手机生产商、芯片技术供应商等表态。

  经过漫长的基础性建设,在外部竞争加剧的触动下,中国银联主导推进的NFC产业在2014年有了更多发力的迹象。

  不用刷卡、不用输入密码,只要拿手机靠近收单机器,就能在瞬间完成支付。这种被称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的技术手段,通过在手机、SIM卡或SD卡中植入芯片,让手机与银行卡合为一体。NFC技术的拥趸者认为,这是货币电子化的下一次革命,是移动支付的未来。

  在中国,NFC标准化的进程始于2012年,中国银联建立的13.56MHz移动支付企业标准被确立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此后数年,产业各方致力于受理环境的改善和技术、服务的筹备,银联、手机芯片厂商、通信运营商、商业银行合作推出了一些试点,但这并不能掩盖产品普及率有限的事实。近期新型移动支付模式的出现,更触动着NFC产业链各方的神经。

  “未来的移动支付是哪个标准、哪个方向来推进,一直都存在质疑,运营商也在推自己内部的标准。但是从银联角度来说,我们一直是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朝着NFC的方向在走,”胡莹表示。

  抢滩应用场景:市场化迫在眉睫

  2014年初,几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在二维码支付领域的尝试,在短短几个月内改变了手机用户支付出租车费甚至打车的习惯,这让数年致力于推广NFC产品的从业者感到惊讶。

  “好的技术不一定有好的市场,”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薛建华如此概括他的感受,“NFC产业链各方是时候共同努力了,市场化的紧迫感很必要。”

  浦发银行也是最早投入NFC产品开发的商业银行之一。中移动的入股以及战略合作,让浦发银行对NFC领域的探索获得近水楼台的优势,2011年就已发出具有NFC功能的手机支付产品,移动金融是该行的五大战略之一。

  薛建华透露,截至目前,浦发银行纯非接银行卡发卡120万张,NFC发卡约30万张。不过他亦坦言,“几年过去了,作为先行者我们感到还很孤独。”

  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彭润年也表示,二维码已经让NFC产业颇有压力,“谁先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和体验标准,才能获得市场”。

  胡莹介绍,目前全国“闪付”终端已近300万台,各地行业应用项目累计超过100个,覆盖了公交、地铁、出租、停车、高铁等各类公共交通领域,以及超市、百货、快餐、菜场等生活服务领域。技术、终端、安全平台的构建,现在NFC看起来万事俱备,但仍然面临受理环境的完善和用户习惯培养的难题。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分析,在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由于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众多,如银行、支付企业、软件厂商、手机厂商、运营商等,还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各方共赢的行业发展格局,业务模式与定位尚不清晰,导致行业主体之间缺乏明确的权责分担机制,也使现有的业务拓展和竞争往往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这是移动支付发展中面临的核心挑战。

  今年,中国银联提出,希望与产业链各方全面推进合作。运营商方面,继去年联手中国移动和50家主流商业银行推出手机移动支付平台后,今年内银联还将陆续推出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合作的手机移动支付平台。银行方面,银联与全国性银行已全部达成TSM(可信服务管理)系统方面的合作,其中12家已经正式发布了业务;区域性银行已经有30余家与银联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已经有7家上线发布了业务;2014年,中国银联计划完成100家成员银行的接入。手机厂商方面,三星、HTC、小米、魅族、OPPO、步步高等都推出了NFC全手机产品,苹果公司与银联的合作虽未证实,已有传闻。

  这些合作都是为了实现NFC在未来每一台手机、每一个手机银行、手机钱包应用中成为标配功能。

  央行定调:移动支付NFC主导

  NFC的发展也在今年已获得了最重要的政策口径支持。配合央行在2015年全面推广金融IC卡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4月公开表态,将促进移动金融服务与金融IC卡融合,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的NFC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主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地方性区域性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补充,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他还表示,央行对于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一视同仁,但包括一些打车软件中使用的二维码支付方式,没有密码认证,不能作为一种可信的支付方式广泛推广。

  金融IC卡采用国际银行卡组织Europay、MasterCard和VISA联合制定的EMV技术标准。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划,到2015年,磁条卡将全面停发,由带有芯片的金融IC卡替代。国际银行卡组织Europay、MasterCard和VISA联合制定了银行IC卡技术标准(EMV标准),推动各国进行“EMV迁移”,为避免银行卡欺诈风险,中国也正经历这一过程。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一名业务人员称,金融IC卡推广对于NFC的意义,主要在于受理环境改善。由于金融IC卡采用的EMV技术标准,也是NFC产品所承接的。届时,国内线下收单机器将完成全面改造,银行卡产业整体的安全标准升级,NFC支付工具使用领域受限的窘境就会迎刃而解。

  而在用户一端,移动支付的时代早已来临,用户正在加速向作为支付入口的移动端迁移。被央行定调为未来标准化移动支付主角的NFC(近场支付)发展缓慢,反而面临被边缘化窘境。2014年,NFC份额能有多大改善,还是一个悬念。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中国手机用户于2012年上半年首超网民。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元,同比增速达707.0%。

  第三方支付机构层出不穷的移动支付应用产品主导了这场革命。从移动技术的角度看,2013年,以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代表的远程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在整体移动支付中的比例达到93.1%;以NFC为核心驱动的近场支付则未能取得大的突破,占整体行业的比例反而降至0.8%。

  不管何种模式最终成功做到普及,移动支付的前景已经清晰。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4)》指出,2013年是中国移动支付的崛起之年,未来必将呈现“无终端不支付、强终端强支付”的格局。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3G/4G网络的应用,手机这种人们生活中最常用、最便利的个人移动终端将会改变整个终端体系的结构,成为未来最主要的支付工具。

  相关产业对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的争夺,显然还没有结束;移动支付模式之争也不仅是利益的战争,也将是技术与服务并重的战争。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