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海辉:建设智慧城市初期不宜逐利
2014年5月中旬在北京成功举办的某智慧城市论坛上,数百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创新团队、投资商及政府主管部门及城市管理者的代表,结合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推进重点和发展现状,交流分享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设计创新理念、框架、运营模式和智慧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把脉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需求,共同探索中国智慧城市健康发展之路。中国本土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专家Pactera(以下简称,文思海辉)认为,智慧城市是长期服务民生的基础建设,要想健康发展,各个参与方在建设初期应充分认识到智慧城市也是来自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长期事业,智慧城市的盈利,依靠的是先进的IT技术带动的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的规模收益,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初期,不宜逐利。
据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统计,目前,中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及以上城市(241个)、47%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住建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总数达到193个。据介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迈入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已达千亿元以上,预计未来5年,这一数字将激增到万亿元以上。文思海辉认为,巨大的投资额在智慧城市的各个参与方心中,都造就了巨大的利润预期。但在建设初期过于逐利,将造成城市资源整合成本的剧增,进而增大每个参与方的盈利难度,也会降低用户体验。只有大家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才能真正了解用户需求,给用户提供到位而高效的智慧城市生活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将以用户为核心,充分调动用户的资源,为用户提升生活品质,这样产生的以数十万数百万计算的规模效益,才是智慧城市建设者们应该重视的利润源泉。
据介绍,从全国范围智慧城市的建设来看,区域间、行业间、市政部门之间依然存在着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部门对跨部门的重大应用和推进难度也存在着估计不足,同时往往未能积极主动地组织公众和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对于这些现象,背后往往存在着不够理智的逐利现象。文思海辉对此表示,智慧城市是一个调动城市资源整体发力的系统化的工程。信息的开放互联、技术的融合发展、管理的服务变革正在成为推动智慧城市有序发展的动力。因此,放眼未来,心存高远,才是中国智慧城市事业发展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