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三大主流阵营的竞争与合作
云计算领域从来不缺少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参与,时下,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该领域初步形成了三大主流竞争阵营,即互联网阵营、IT阵营和电信运营商阵营。 互联网阵营是以国外的亚马逊和国内的BAT为首的,主要面向公有云市场;IT阵营主要以IBM、HP、华为等为代表,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级客户;最后电信运营商阵营的主要代表当然是AT&T和国内的三大运营商等,本文来自互联网周刊。
以下为原文:
目前,云计算产业初步形成了三大主流竞争阵营,即互联网阵营、IT阵营和电信运营商阵营。
在这三大阵营中,互联网阵营主要面向公有云市场,为中小企业和独立开发者提供公有云服务。IT阵营主要面向大客户提供私有云产品和方案。电信运营商则同时进入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提供IaaS公有云服务、政府和行业云托管及定制服务。
互联网阵营: 亚马逊一枝独秀 BAT“跑马圈地”
互联网企业之间争夺的云计算市场,主要聚焦在小型企业及初级用户市场,后续可能会通过与政府和大型企业合作,进入虚拟专有云、政务云市场。
在IaaS领域,互联网企业采取与软件厂商合作,提供软件开发的基础性服务;在PaaS领域,主要提供服务于第三方开发的平台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应用中间接口;在SaaS领域,则通过与终端客户和渠道商联合,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从全球云产业来看,亚马逊可谓独占鳌头的大佬级企业。IDC预计,到2014年,亚马逊所有云计算服务的营收将为560亿美元。尽管如此,在亚马逊大力拓展云计算业务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着后来者的竞争,如IBM、微软等都试图分食亚马逊占据的市场份额。
比较来看,谷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早在2008年推出了一款名为Google App Engine的云计算服务,后来又在2012年推出了另一款姐妹版服务,Google Compute Engine。但即便如此,亚马逊过半的云计算市场份额,仍然一直令谷歌望尘莫及。目前,谷歌仍在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总体上来说,谷歌的服务并没有亚马逊的服务成熟。
作为国内互联网云计算的先锋,早在2011年,阿里云和盛大云就推出了IaaS服务,并迅速吸引了各大媒体和开发者、中小站长的眼球。之后,百度云、腾讯云、京东云、新浪SAE等互联网企业接踵而至。
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在云产业中的角力,主要聚焦在“跑马圈地”上。作为主力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它们提供的云服务,表面上圈的是用户和业务,其最终实质,圈的是云生态链条的产业价值。以BAT三家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展云计算业务的机会在于,它们能够集合以计算、网络、存储服务为主的基础云、以数据、用户和能力服务为主的综合云,以及设备商、安全商、运营商之类公司的售卖模式进行融合,在云产业中承担起整合的角色。
IT阵营: 大举收购 广泛合作
当前,IT阵营中较大的云计算企业,主要以主流的IT、软件、网络设备和系统服务商为主,包括微软、IBM、HP、Oracle、思科、华为等。
在云产业的IT阵营中,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级客户,企业客户既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使用者(最终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用户)。仅有部分IT厂商,转型为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与互联网云计算企业展开竞合。
由于云计算的市场大部分被互联网阵营中的亚马逊占据着,为了从其手中抢夺份额,作为IT服务商的IBM,携手谷歌开展云计算方面的技术研究与业务合作。同时,IBM和谷歌还计划共同开拓全球的共同技术观察以及大量的人才,以构架一个全球性网络。
至于HP、Oracle和思科,则通过大举收购云计算方面的中小厂商,与大型云计算专业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来对以往的业务架构进行改造,增强自身的云计算实力,以适应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模式。其中,既包括思科与EMC之间、甲骨文与英特尔 之间达成的战略合作,也包括甲骨文对云计算客户服务商RightNow及云营销软件商Eloqua的收购。
另外,在云计算市场争夺战中,微软也不甘示弱。在与业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微软主要集中于Hadoop的布局。Hadoop作为Google核心技术的开源版本,处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地带。微软希望通过全面拥抱Hadoop,并模糊Windows Azure中IaaS和PaaS界线,来探索其云计算业务的优势方向。
视角转向国内的IT厂商,以华为的云计算最为突出。华为的云计算布局,主要聚焦其深耕多年的运营商领域,针对运营商的需求,华为推出了“云-管-端-控”战略,在帮助运营商实现转型的同时,牢牢把握这一专业性市场。在竞争策略方面,华为并不设限。例如,在华为官网云计算模块上,列出的“合作伙伴”名单中,可以看到如IBM、惠普、戴尔、微软等与华为在云计算领域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传统IT厂商。
运营商阵营: 改造传统与建构生态并行
在云计算服务中,运营商的优势主要在网络、数据中心、大规模可靠性、运营能力、企业信誉、企业客户资源与关系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原有业务架构进行优化和云化改造,为中小企业、政府及行业客户提供公有云和私有云托管及定制服务。
传统运营商的主要业务集中于基础网络和语音业务,借助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逐步向企业级IT服务领域拓展,但是由于体量庞大、转型步伐较慢,目前也主要局限于网络和系统集成方面的业务。
在面向云计算转型中,以AT&T、Verizon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比起国内的运营商来说,更加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
其中,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摒弃了那种“非此即彼”(all-or-nothing)的战略视角,它不仅考虑云计算本身的灵活性,而且关注云计算在适应业务需求及其与企业共成长方面的能力。针对传统的托管解决方案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公有云在多数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企业级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方面存在不足,AT&T提出基于运营商现状和企业现实需求的混合云解决方案。混合云被定义为共享服务器资产与私有服务器资产的结合使用。这种云计算模式不但发挥了企业网络的强大功能,提高了现有技术投资的利用率,同时也提升了云的快速扩展性和灵活性。
不同于AT&T在云产业中的明确定位,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不论中国电信的“星云计划”,还是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都普遍采用“高大上”的产业战略,试图通过建构一个覆盖广泛的云计算产业链条,在全国建立云计算产业基地,全面布局提供IaaS、PaaS及SaaS多层级服务的云计算业务。
之前,中国联通发布了系列企业云服务产品,明确了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集成、云孵化等五大服务方向,聚焦十类重点应用领域,成为国内首家提供企业云服务的运营商。紧随其后,中国电信也推出了相关服务,并携手SAP构建中国云服务生态体系。
不过,由于运营商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先天缺陷,远远比不上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这一短板,将导致运营商在IaaS及PaaS领域,很长时期内将很难与业界主流提供商进行竞争。唯一能够弥补的办法,就是广泛开展与互联网企业及IT厂商的合作,重点布局政务云与行业云方面的业务,以弥补和规避运营商云产业方面的劣势。
总结
随着三大阵营在云计算产业布局的扩展,三大阵营互相之间的市场竞争开始变得日益复杂,原本分工明确的市场定位,在互相渗透中开始变得模糊。
未来的云产业市场将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三大阵营彼此之间的融合将逐步深入,云计算服务在IaaS、PaaS和SaaS三大竞争领域的界限也将逐步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