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国家粮仓RFID系统通过专家验收
农户驾驶卡车到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售粮,扫描身份证即可获得一个存储了身份信息的标签锁,在接下来的化验、称重、入库等过程中,该标签锁可自动存入粮食等级、价格、重量、入库位置等信息;与此同时,在粮库监控中心,整个过程都在监视器上显示。对于售粮者和收粮者来说,整个过程都清晰明了、有据可查,同时也为后续储粮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
更关键的是,再也不用人工扦粮取样、抛进嘴里嚼嚼定等级了。
这就是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数字粮库系统。13日,作为国家发改委首批国家信息化试点项目,由市粮食局与航天信息公司合作完成的“基于RFID的区域粮食流通管理”正式通过专家验收。
近年来,我国粮食流通事业不断发展,但也存在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管理粗放、数据失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市粮食局与航天信息公司协作,在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应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智能图像识别、自动化控制(MES)等技术,建成数字粮库系统,可有效解决粮食收购信息准确采集与分析、粮食出入库作业自动化和舞弊识别、粮食保管自动化和智能化等难题。
据介绍,该系统可自动实时准确地采集粮食收购、仓储等数据,不用层层上报,保障数据真实;地磅称重、品质认定等环节不需人工操作,可有效避免“人情粮”“舞弊粮”等现象;采用机械化作业设备,在监控中心点击鼠标即可自动扦粮取样进行湿度分析; 粮仓内遍布温度、湿度、压力、气体等专用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各种数据一目了然,便于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
“有了数字粮库系统,既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粮库信息,也可以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避免失误和差错,切实保证储粮质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省粮食局副局长于国民说。
为建好该系统,几年来,仅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就先后投入500万元,储备库副主任孙苟大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年可以节约人工成本近50万元,而这套设备可使用近20年。“但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储粮质量、保障粮食安全,这不是花多少钱就能代替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如果将数字粮库系统推广到全国,则可以让国家粮食部门直接采集粮库的业务数据,实现远程在线常态化清仓查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于国民透露:“我们准备在3年时间内,在全省59家粮库推广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