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智慧管网”预计今年投用 挖断可避免漏点更好找
打开“智慧管网”系统,就能清晰地看到3D图上不同颜色代表的管线,不管是排水管还是供水管,深度多少,管径多粗,都一目了然。今后,一旦地下管线出现事故,就能避免盲目开挖。哈尔滨市从去年开始实施建设的“智慧管网”已现雏形,预计今年投入使用。
管线走向一目了然
防施工挖断
哈尔滨市建委工作人员给记者演示了“智慧管网”系统。打开“智慧管网”系统中的排水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输入“菜艺街”,菜艺街上所有排水管线的管段编号、材料、管径、管线性质(污水、雨水、合流等)及建设年份、所属管理部门等详尽信息,都会清晰地呈现出来,且每条管线都附有定位地图,可供详细查看位置。
哈尔滨市建委工作人员介绍,“智慧管网”系统名为哈尔滨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用处就是与政府部门和管线所属单位实现数据共享,施工单位只需在系统平台上轻点鼠标,就可以知道红线范围内是否有管线,避免出现挖断管线的情况。即使发生地下管网事故,相关产权单位也可快速查到漏点,缩短抢修时间,还可缩短建设时限,而以往需要一个月的管线建设会签或地铁勘查,则可缩短至一周。
运用云计算
数据更准确
哈尔滨市“智慧管网”系统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技术却很成熟,高科技的应用让地下管线的管理数据和立体展示更为精准。
工作人员在电子屏上演示,揭开中山路与中宣街交口处的一块地面,可以清楚看到地面下方不同颜色的线交错分布,并以立体图形呈现。据介绍,这五种颜色代表不同的管线:蓝色是供水管,红色是电力线,褐色是排水管,绿色是光缆,粉色是供热管。这个路口有多少管线、深度多少都一目了然,而且还能看到马葫芦,甚至窨井内部的三通、阀门等。
据哈尔滨建委工作人员介绍,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现在利用云计算技术优势,可实现数据的集中统一存储和管理;利用卫星应用领域的技术,结合建立地面增强信号站,可以实现管线精确定位;通过全三维数据采集,可实现二维、三维单独或同步立体地下管线图展示和对比分析;通过系统监控还可监测管线泄漏、渗透、爆管,甚至可以根据风向、风速,自动显示管线事故影响范围、预警人员疏散等,为相关单位、部门提供辅助决策、预警分析。
预计今年投入使用
据介绍,从去年4月下旬到5月底,哈尔滨市对城建档案馆、规划勘测院以及管线权属单位等共58家单位报送的8大类、2.2万份管线资料收集、分析和调绘,形成了市政管线综合图,同时制定完成三维普查数据标准;去年6月中旬开始,历时4个半月,完成了道里、道外等7个主城区宽度3.5米以上的市政道路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各类管线1.5万多公里,并完成了数据入库工作。2014年至2015年,将普查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院校及庭院等内部管线。哈尔滨市“智慧管网”系统预计今年就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