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的新时代猜想:物联网与可穿戴
如今的可穿戴热火朝天,可穿戴设备覆盖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可以通过语音控制,通过手势管理,或者我们只需动起来,就能激活它们。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用可穿戴设备。而它们所采用的形式将会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以灵敏实用的方式传送数据。2013年,市面上出现了多款可穿戴设备,却没有任何一款产品取得主导地位。我们期望未来还会有来自多个领域的公司进军这一潜力巨大但尚未得到准确定义的市场。那么2014年的可穿戴将会如何发展?
2014可穿戴与联网
虽然在科技创新这场激烈的比赛中,紧追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的可穿戴设备开始显示它们的能力,但是要走的路还很长。如今任何一款数码产品都与物联网息息相关,在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时也在“虚拟生活”伴随着我们左右。在一些发达的国家,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很好地显示了它们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标准。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市场逐步接近饱和点,新的连接设备,特别是常为新闻头条的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等穿戴设备的面世慢慢接管舞台。当谷歌在2012年I/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这款产品,售价1500美元,并向开发者提供预订。似乎人们对这一新奇产品的问世而都感到好奇;都一一争论起来,当然科技界的领头羊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刚刚开始发力的新兴市场。
就目前而言,增强现实技术还是一种肤浅的新奇玩意儿:你拿出手机,加载一个应用,然后看到一些与现实世界结合的虚拟物品。但是,随着像谷歌眼镜这样的可穿戴技术出现,使用增强现实功能会变得更加容易。想象一下:当你去参加会议和社交活动时,看到每个参会者头上都悬浮着一个LinkedIn按钮;或者你在寻找办公场地时,只要看着一栋大楼,就知道里面的哪些空间可供租用,费用是多少。增强现实可以让创业者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更加富有成效。
穿戴医疗器械行业
近年来,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上升,在医药行业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市场,但是由于医疗机构长期偏重于使用进口设备,再加上招标监管不严等原因,部分国产高端医疗器械遭受歧视,难以拓展国内市场。而在“新医改”的政策环境下,发改委、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对高端医疗器械研发投入了大量专项资金。同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经济手段有效引导医疗机构使用国产医疗器械。当前卫生部开展的集中采购项目中,中标设备均以国产为主。有资深人士预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品牌与外资品牌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医疗设备占有率将进一步发生改变。
有消息称近5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变化很大。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供应能力不断提高,一些成像诊断设备已从中国组装发展到中国制造甚至中国开发生产,国产血管支架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80%左右,国产彩超机占60%左右。
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医疗行业对的关注度会越来越大,其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
在目前的可穿戴设备销售业绩中,医疗设备占了绝大部分份额。从现在的趋势来看,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远程病人监视、现场专业医疗护理等都可以应用可穿戴设备。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7.7%。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 亿元。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如盛大旗下果壳电子不久前率先发布了智能手表、智能戒指等四款产品,百度、以及一些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可穿戴产品。穿戴式设备的身影越来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们的功能也不仅仅局限于检测睡眠,记录运动等;于此同时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也不甘寂寞,纷纷投入重金研发可穿戴医疗设备。
智能显示器的视觉突破
在民用微型显示领域,头戴式显示类的产品一直以来都相当引人关注,但是由于显示效果、佩戴舒适性以及使用实用性等问题的困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获得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近些年来,头戴式显示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不仅将高清与3D显示融入其中,还通过加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触控器与智能系统,打造出可以取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移动娱乐设备的概念化之作,让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加随心所欲。
然而这项技术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对于眼镜的潜在危险也值得人们重视,毕竟要在这么近的距离观看投射的影像与处理如此多的功能,会有不少问题要解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谷歌眼镜的出现,就好像将电影中的未来世界带到了现实,让人们感受到科技正在改变生活。
从原理来讲,头戴式显示器与其他类型的显示一样都是显示图像的设备,通常以眼罩与头盔的方式将显示屏贴近用户的眼前,通过光路调整焦段从而在短距离向眼睛投射影像。头戴式显示器分为可透光和不可透光两种,可透光式头戴显示器除了可以用于显示画面,还可以让用户看到显示屏之后的图像。从2012年发展至今,头戴式显示器开始逐步向家用市场迈进,性能越来越强大。而最初的头戴式显示主要应用在军事与专业领域,常常搭配陀螺仪和位置跟踪装置,以便于追踪用户的视角和位置来改变三维场景的视点。在民用领域,头戴式显示器则会加入智能系统与移动通信功能,可提供与智能移动设备相同的功能,同时对影音播放的兼容能力也较专业领域的更强,能够全面支持各种不同格式的音视频文件。
光学部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014年的可穿戴,从现在市场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核心的显示部分各有不同,既有微型投影系统,也有OLED、LCD与LCoS显示系统。每一种显示系统各具特色,不少还具备了高清甚至全高清的2D或3D显示能力,实用性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然而,由于制造成本高昂,长时间观看对眼睛造成影响以及佩戴舒适性等问题都是造成其仍然没能受到影音爱好者认可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头戴式显示器技术的突飞猛进仍然引起了绝大部分年轻一代影音玩家的关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厂商准备进入这个领域。在新科技的日新月异下头戴智能显示器的完善与发展更加让我们看到可穿戴的新的前景,当然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总结:从手机触屏到各类可穿戴设备,科技产品及产业引导向一个新的革命。传统的PC领域产品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但PC成熟的产业链配合专业体感控制将会是移动化智能终端的融合新趋势。包括苹果、三星、谷歌在内的行业领军者有望在语音控制、无线操控、智能显示、近场支付等各类领域推出旗舰产品,它为我们可穿戴产品的设计、用户体验等带来了不一样的方向,也从侧面推进了穿戴产品与物联网的普及,将形成核心竞争力并引导整个产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