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智能ODN商用僵局:成本是最大阻力

作者:陈宝亮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日期:2013-12-09 09:23:47
摘要:2013年,智能ODN再次与商用无缘。日前,中国电信ODN产品集采落幕,未对智能ODN进行集采,这个已经提出3年之久的技术,虽然经历了数十次测试,但依然未能规模商用。

  2013年,智能ODN再次与商用无缘。日前,中国电信ODN产品集采落幕,未对智能ODN进行集采,这个已经提出3年之久的技术,虽然经历了数十次测试,但依然未能规模商用。

  “这确实是个好东西啊,有很大的应用需求。”某南方电信网络建设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可惜成本太高,就是太贵了,无法规模使用。”

  比ODN贵几倍

  FTTH在变革网速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网络管理的变革。

  传统网络中,运营商采用人工录入用户信息、用纸质标签来管理网络端口。然而FTTH来临,用户信息、光纤端口激增,传统管理模式频繁出现“录入信息错误、光纤端口无法识别、端口限制、运维复杂”等问题。数据显示,国内运营商每个中心机房中超过1.5万根光纤,但这些光纤端口信息错误率达20%,利用率只有60%~80%,其余光纤均因为端口无法识别而闲置,成为不可识别的“哑资源”。

  2010年9月,华为率先提出iODN方案,提出为每个光纤端口、链接点均增加eID电子标签,据此进行用户端口数据自动识别、采集。由此可帮助运营商设计院对大规模ODN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光纤端口进行准确管理、并根据用户信息实现业务的自动开通、发放、维护。

  该方案迅速得到行业的认可,2011年,中兴、上海贝尔、日海、科信、亨通光电等企业陆续提出其智能ODN方案。而产业链各方也迅速推动智能ODN的试点工程。“试点结果可以说比较理想,能解决很多问题。”前述电信人士介绍。

  但遗憾的是,相比于传统ODN,智能ODN一方面需要配备大量电子标签,同时也需要增加智能管理系统。“网络成本大幅增加,比ODN增加了数倍不止。”这使得智能ODN无法规模应用。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对智能ODN也并非来者不拒。目前,广东移动、山西移动集采了少量智能ODN,规模约为2000-3000万元,均属浅尝辄止。“如果是规模采购,可能会在几亿到十几亿之间。”一厂商人士如是分析。

  标准落地 产业链逐渐成熟

  事实上,目前电子标签的成本相比于初期已经大幅降低。RFID、eID等技术在物联网中被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智能ODN收获了物联网带来的规模效应,电子标签成本依旧在稳定下降。另一方面,已经有智能ODN厂商提出“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减少管理系统”的方案来进一步降低成本。

  除成本之外,智能ODN标准也日渐成熟。

  智能ODN发展初期,配线企业、设备商均希望能主导产业链,双方在智能ODN标准制定过程中始终相持不下。但经历了近3年的磨合,产业链各方也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合作的产业链。“没有谁能独自搞定智能ODN。配线企业不了解系统,不擅长整体网络;而设备商不了解ODN,不擅长现有ODN的改造。”记者在采访中得出这一结论,前述电信人士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测试中,现有ODN的改造过程比较复杂。”

  2013年10月,CCSA(中国标准化协会)完成了智能光分配网络(ODN)总体技术要求,与该总体标准一起提交的,还有智能ODN光配线设施的3个送审稿,预计将于本月审批完成。目前,智能ODN剩余的接口、器件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在经历了长久的纷争之后,智能ODN标准终于尘埃落定。

  现在,智能ODN距离商用似乎只剩下成本这道门槛。但尴尬的是,LTE发牌之后,运营商投资重点重回无线领域。中国电信甚至会缩减固网宽带50%以上的投资,自然没有多余资金培育智能ODN产业链。智能ODN规模商用,看来又要等一等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