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县探索运用“物联网”养蚕技术
昨天,记者在河口镇中天村15组村民缪福田家看到,一间20多平方米的蚕室里,饲养了3张二龄蚕,而以往在冬季,因气温太低根本无法养蚕。缪福田告诉记者,他今年初花了1万多元在蚕室内安装了电热网、红外感应仪、室温湿度控制仪等设备,通过终端处理器与手机和电脑联网,实时监控,室内温度始终控制在26℃至28℃之间。他由此成为我县第一个采用“物联网”技术养蚕的人。
如东地处长江中下游,湿度高,季节性鲜明,过去蚕农养蚕只有春蚕、夏蚕、早秋蚕、晚秋蚕四期,到了冬季,连桑叶都没有,养蚕根本无从谈起。“物联网”的出现,这些都不是问题。
据了解,“物联网”在国际上又称为传感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网络,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信息中端实时将各项数据传输到手机或电脑上,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目前已在工业、农业、物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迅速推广应用。今年年初,县蚕桑指导站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合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养蚕过程中,实施养蚕环境网络实时监控和调控,对蚕室内气温、湿度、光感等变化做到及时控制,同时根据室内突发问题,可以追溯原因。
在实施智能化养蚕的同时,县桑蚕指导站还进一步试验推广实施蚕饲料育喂技术,让蚕农真正做到省心、省力。据县桑蚕指导站副站长曹拥军介绍,他们用平时剩余的桑叶、桑树枝条磨成粉,跟豆粕粉、豆腐渣及少量的玉米粉混合,再加入复合维生素等一些辅助原料,这样代替桑叶给蚕吃,不仅不用担心外界环境以及桑叶的质量对蚕宝宝造成的影响,还使养蚕的风险大大降低,饲料养蚕,既可以减轻农户负担,又能实现全年养蚕。
让农业生产贴上“智能”标签,蚕桑生产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我县农业生产在全国率先取得的突破,是助农增收的一项创举,为今后农民工厂化养蚕提供了技术保障。到目前,缪福田的蚕室今年以来已经饲喂了6期蚕,养蚕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而过去一年养蚕纯收入还不到1万元。而令人惊喜的是,这项技术即将在全县推广,我县农民“工厂化”养蚕的目标即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