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2014年杭州所有120急救车都将用上4G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中关村在线
日期:2013-11-27 14:33:07
摘要:现如今,在医疗资源紧张、医患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智慧医疗”热度飙升,承载起了老百姓越来越多的期待。近日,笔者从杭州市急救中心得到一个好消息:3个月内,市区50辆救护车将集体配备4G移动工作站,而市区所有二级以上的医院都将与120急救车上的4G移动工作站实现联网。

  2014年,杭州所有的120急救车都将用上4G

  现如今,在医疗资源紧张、医患矛盾突出的背景下,“智慧医疗”热度飙升,承载起了老百姓越来越多的期待。近日,笔者从杭州市急救中心得到一个好消息:3个月内,市区50辆救护车将集体配备4G移动工作站,而市区所有二级以上的医院都将与120急救车上的4G移动工作站实现联网。

  这意味着,今后杭城的救护车可以通过4G网络快速传输患者信息,紧急调派医疗资源,从而缩短患者的等疗时间,实现院前救治和医院救治的“无缝对接”。

  随着4G网络、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我国远程医疗技术迎来了新突破。从2012年开始, 浙江移动利用4G网络优势和杭州市急救中心合作试点“院前急救移动传输项目”,通过信息化手段,极大地提高了急救效率。

  4G加持120,抢出“黄金一小时”

  就在不久前,一个第一时间获得救治的心肌梗死病例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了4G网络的好处。

  当时,安装了4G移动终端的试点救护车一到现场,见到的是一位呼吸困难的老年病人,急救医生初步预诊为心肌梗死,马上抬患者进车。上车之后,急救医生接通各种仪器后,在一个平板电脑输入患者身份证号,迅速调出电子健康档案,血型、既往病史、过敏药物等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救护车监护仪上所有生命体征信息也通过蓝牙同步到电脑上。为了进一步研判病情,急救医生立即与目的地医院、120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诊,各方在清晰看到患者并共享监护数据的情况下,诊断出患者确为心梗,甚至将心梗的位置准确定位。患者一到医院,立马被推进了手术室,及时地抢救了过来。

  从患者家里到手术台,整个过程不到1个小时,中间的大容量数据共享全都依赖于稳定、高速的4G网络。

  而在以往,救护车上只能做一些应急措施,一位急性心梗患者即便从抵达医院急诊室门口到为其开通血管,还需要90分钟时间,主要花在询问患者病史、抽血、初步检查、调集相应医务人员等事务上,到最后,有些病人连上手术台的机会都没有。

  杭州市急救中心主任应旭旻告诉笔者,安装4G实时联网之后,上述准备工作中的一部分可在120急救车上完成,一般情况下能节省1个小时左右的抢救时间,而且通过视频会诊,让医疗专家“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大大地提高了病人的救治率。要知道,对于心梗等危重病人,快一分钟,就等于多一分生还的机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4G网络更便于大数据量的实时传输,使得120急救车上“12导联心电诊断”的监测数据也可同步传送到医院急诊后台,这对于医生远程判断该病人是否属于心梗症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笔者看到,空间紧凑的120急救车不仅配有平板电脑、移动网关、定位终端,还内外都安装了摄像头,在整个转运过程中的所有影像数据都传输到急救中心指挥系统进行储存,便于查询。

  4G应用普及,开拓“智慧医疗”新版图

  由于医疗资源缺乏、覆盖面低,老百姓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如果能够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将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

  对此,杭州移动工作人员吴正宁表示,随着高速无线网络带来的高效率,4G网络的覆盖和应用正在开启“智慧医疗”的新局面。未来,4G网络将更好地运用在视频远程诊疗上。

  2012年,浙江移动与浙医二院合作,依托4G无线网络成功实现移动护理及移动查房等功能的开发。现在,浙医二院的护士人人手持PDA,给病人输液、用药只要对着病人手腕上的条码轻轻一扫,就能迅速核对病人信息,确保用药安全;医生查房也是这样一扫,就能实时读取病人的电子化验单、医嘱、体征等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浙江移动还与邵逸夫医院联合开发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即通过4G网络与内窥镜、手术镜等各类图像采集系统的“联姻”,实现高速视频传输,从而进行远程会诊、手术指导。

  就在今年5月14日,国务院领导到杭州调研4G情况时,现场观看了通过网络实时回传的邵逸夫医院的手术视频画面,对该应用的意义和前景给予了肯定。

  今后,随着移动网络以及医疗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慧医疗将越加深入地参与人们的生活。比如,病人不用上医院,通过移动高清视频就可获得清晰、快速的医生远程诊断与指导;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随时请大医院名医为社区病人进行远程会诊;便携小巧的计步器随时采集传输运动信息,利用手机进行运动量和运动状态的展现和接收专家的健康指导建议;通过移动4G网络可以将生命体征、音频、视频等急救相关信息传送到身处多地的专家团队,实现远程会诊与手术指导……

  明年年初,杭城120救护车集体升级

  目前,我国整体的院前急救水平还不太理想。就拿向来被视作衡量院前急救工作的指标—心肺复苏成功率来说,国内平均水平不到2%,而在欧美国家则高达40%。数据显示,2010年杭州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仅为1.7%。

  如何缩小差距、快速提高院前急救效率?杭州市急救中心在引进医疗优先分级系统(MPDS)增强救护人员急救技能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系统解决院前和医院的衔接难题,尽可能缩短等疗时间。

  4G网络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样的需求。

  “网速快,音视频沟通非常流畅!”杭州市急救中心主任应旭旻的回答简洁明了。目前,我国的远程医疗技术正在从最初的电话远程诊断向着数字、语音、图像的综合数据发展,其中能否实现这些大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至关重要。据了解,4G(TD-LTE)的理论速率可超过100Mbps,一般可以稳定在30Mbps~40Mbps。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试点救护车上的4G移动工作站不仅网速快、性能稳定,而且在功能上日趋完善。

  应旭旻告诉笔者,经过几个月的测试,目前“院前急救移动信息传输项目”即将上马,未来3个月内,市区所有50辆救护车都会引进4G移动工作站,与此同时,杭城二级以上的医院也将相应地装上数据终端。届时,整体救治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一旦对接了医院管理系统,今后若是遇到大型车祸等群伤事件,救护车一接上病人,急救医生就可根据伤者情况,一边查看相对应医院的床位情况,对病人发往哪个医院作出准确调度;一边也可在线召集接诊医院相关科室的专家,实时进行网络诊断……这些准备工作将在患者抵达医院之前,同步进行,患者到达后,就可直接进入手术室进行抢救。

  得益于信息化手段的运用,2012年杭州的心肺复苏成功率已提高至4.4%,今年预计将达到5%。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