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默默服务 ETC联网服务范围扩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市民希望有更高效的轨道交通、更方便的公交出行、更安全和环保的客运方式以及更准确的铁路和进出港信息。近日,北京市交通委科技处处长葛昱、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副主任陈智宏等做客《首都之窗》栏目,就“北京智能交通行动计划”多个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智能交通默默地服务着人们
葛昱介绍,智能交通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为交通运输来服务,它的基本特点是利用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利用为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一种高效的和多样化的服务。智能交通系统也是建设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现有交通设施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运输效率。北京市交通委自成立以来,一直是非常重视我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始终把信息化和智能化作为促进首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过去10年中,北京交通的智能化或者说信息化,实现了从无到有跨越式的发展。
据悉,目前我市公交一卡通系统发行超过5000万张,相当于北京市民人手一张,上车刷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自觉的出行行为,这也是智能交通在帮助人们方便的出行。同时还有ETC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使市民使用高速公路服务的时候不需要经过停车再缴费。通过电子支付或者信息服务这样一些智能交通技术,实际上在日常的出行过程中,智能交通系统都在默默地服务着大家。
ETC联网服务范围继续扩大
目前,北京市高速公路ETC系统已经成为我国ETC运用规模最大、覆盖最广、使用效率最高的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北京市高速公路ETC车道已达到412条,ETC的用户已经超过100万,达到了107万用户量,通过ETC电子收费交易的交易量已经占到高速公路收费量的30%以上。
据葛昱介绍,从2010年9月28日我市就启动了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示范工程。我市ETC的客户网点覆盖了北京市的所有远郊区县,并建设了呼叫中心、短信、客服网站、移动充值平台。下一步考虑逐步推进ETC系统的建设,加入山东、山西等省市,进一步扩大以北京为中心的ETC联网范围,同时尽可能地为广大的高速公路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便利服务。
出租车电召服务发展趋好
据了解,自本市出租车电召平台推出以来,日常每天电话叫车约4000单,总体的成功率是70%左右,4小时以上的预约成功率能够达到95%以上。陈智宏说,目前的数据距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正往好的趋势发展,“因为刚开通的时候它的总体成功率不到50%,4小时以上预约成功率只有68%。”
陈智宏介绍,市民在逐步习惯电话叫车,这是非常好的趋势,未来的计划是希望能实现接单量每天1万次。除此之外,关于手机打车,现在也已经有摇摇招车、滴滴打车等手机叫车软件完成了与全市统一平台对接,并已上线试运行,这些将为市民打车提供更多选择。
“我们希望减少出租车的空驶率,然后提高它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逐步地从绕马路向定点候客方向转变,你电召我再出去接,避免一些无效出行。同时,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让市民感受到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吸引市民从自驾方式转移到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打车出行,这个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
77条公交线年底可手机报站
在公交的智能化方面,我市建成了公交卫星定位调度系统、路口公交的信号优先系统、公交枢纽的集中调度系统和可视化管理系统,还包括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的智能系统,这些信息化或者智能化的系统,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服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有网友提出建议,多建设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可实时显示车辆到站时间或者是能用手机等终端去随时查询。陈智宏回应说,近期会推出手机公交信息服务,现在已经完成了第4次的路测,年底前应该有77条线路会首先推出这项服务。
据陈智宏介绍,如果京内近700多条公交线要实现全面覆盖,需要许多硬件条件,目前2万多辆公交车中只有1.2万辆有卫星定位的数据,这个项目已经立项招标,预计2015年年底能够全覆盖。公交的电子站台服务未来也会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最终实现车辆的全覆盖。
省际客运明年实名制购票
2012年年底,北京市交通委就启动了省际客运实名制联网购票工作,现在系统的开发已基本完成,预计2014年1月1日之前开通。陈智宏说,铁路、火车票、包括机票现在已经实现了实名制,实名制能带给人们非常显而易见的好处,它不仅能够规范经营、运输等,也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便利。
另据悉,目前我市的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共有17条线路、270个车站在运营,总里程为456公里,最大日客运量已突破了1100万人次。
针对轨道交通的故障问题,陈智宏说,轨道交通故障的应预案分得很细,并有一套监控网络和调度网络去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我们希望最好5分钟之内解决延误,如果说站内乘客较多,我们希望1小时能疏散人群,尽量避免出现2小时以上大规模人群滞留的行为。”
下一步,我市将实现交通运输及重点行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100%覆盖,重点推动服务于百姓、能为百姓出行提供更多效率、更多便利的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同时,将交通数据的分析和运营技术,同交通运输服务的实践相结合,来为市民提供更多为民生、贴心、贴身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