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看得见的智慧城市

作者:张蓉
来源:财经界
日期:2013-07-09 14:43:04
摘要:在世界经济相对疲软的今天,也许智慧城市和城镇化建设将为中国经济增加强劲的引擎,我们更有理由期望,在不远的将来,关于智慧城市的那些梦想般的场景都一一变成现实。

  采访尹岭博士非常困难,约了好几次,才约到了6 月21 号上午的半天时间。早晨八点,在记者赶到之前,几位来自河南的客人早已等在会议室。尹岭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的博导医师,医生本来就是个繁忙的职业,而尹岭同时又负责一项比当医生复杂好几倍的工作。作为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 尹岭除了每周两天的出诊,其余时间全部花在了远程医疗和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工作上。这一天,就河南省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事宜,尹岭正要与河南省一家负责建立这个服务网站的公司谈合作。

  尹岭熟练地打开了电脑,在投影上展示着他制作的PPT, 向客人介绍了平台的架构和未来如何实施具体服务项目的方案,包括如何建立肿瘤数据库、各种疾病专题库,如何结合新农合,为城市社区与农村提供疾病数据分析,如何将动态信息在平台加载等计划。

  2000 年起,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已有18 年的尹岭博士开始神经信息学研究工作,这期间他对医学科学数据如何实现区域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通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让尹岭十几年来孜孜以求的这个数据共享平台,就是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智慧医疗。

  智慧医院

  媒体曾不止一次对中国居民关注的话题作过广泛调查,其中“健康”高居榜首,“养老”紧随其后。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1 年底,全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7 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 千万,癌症患者迈过400 万门槛。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慧医疗与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被纳入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

  作为国内医疗信息行业的开创者之一,尹岭可以说见证了中国的医院在互联网大潮中的巨大变化。在国内最早进行信息化改造的301 医院病房里, 记者看到,通过无线的平板电脑和PDA,医护人员在病人床边就实现了查房、医嘱、信息传输,以前这些要让病人跑断腿、也让医生忙得不亦乐乎的工作,瞬间就在谈笑间完成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不禁让人感叹科技的魔力。

  借助计算机对医院的信息管理,我国已经走过了医院财务等内部管理的第一阶段和临床管理信息CSE 系统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的第二阶段;如今301 医院已经在住院部实现了无线应用,无线局域网有效地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弊端,利用PDA 或平板无线电脑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和病人标识码识别等等, 真正成了智慧医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慧医院的含义还在向纵深拓展,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在医院形成网络化的科与科之间的协作;通过物联网大量采集患者实时体征数据,以方便医院实时掌握病情,实现智能化的预警和决策;通过医疗各环节信息的标识和匹配,可降低医疗的过失和差错;通过医疗物联网采集各种基础的信息,以实现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如:在药品耗材管理中,通过条码采集可以准确掌握药品或耗材在医院的流动的情况,为医院信息化决策提供一些决策数据;通过医疗物联网建立实时监控体系,如感控体系,以及电子病历的实时监控分析。同时,通过医疗物联网能够将医疗资源合理应用,如:建立远程健康监护,远程急救和远程会诊等,进一步拓展了医疗的可移动性。

  去年11 月, 301 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和河南电力医院站点医院正式启动。在河南省电力医院远程诊断操作室里,解放军总医院、河南省电力医院, 以及下设的平顶山、三门峡、新乡、周口分站,实现了视频6 方通话。通过这个系统,既能实施语音、音像互联,X 光机、CT、电子显微镜等图像也可以实时传输,实现远程会诊。尹岭说,不仅如此, 在河南省电力医院已经实现“远程查房”,病人病区都不用出,医生查房时的信息也可以与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对接。对于危急病人,15 分钟内即可组织会诊。此外,301 医院还组织院士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以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尤其让尹岭感到欣慰的是,在2008 年汶川大地震的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启动了远程会诊系统。今年4 月20 日8 时0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 级强地震。4 月20 日22:30 分至4 月21 日凌晨零点30 分,由301 医院资深骨科、急诊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远程会诊中心的视频与8 名新都区中医医院医生组成的医疗救治小组进行“4·20”地震伤员远程对话会诊,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资料、治疗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沟通和交流,专家组对每位伤员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和指导,并制定了医疗救治方案。

  “在这个平台实施远程医疗的分级会诊,能大大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具体做法为:市级医院给乡镇医院会诊,省级医院给市级医院会诊,我们301 给省级医院会诊,其中省级医院会诊是我们的重点。”尹岭博士说。

  城市设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能及时有效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这就是城市最大的智慧。

  智慧物流

  近年来,国产奶业的问题成了市民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让消费者对国产牛奶和奶粉重拾信心成了奶企的最大难题,而对三元来说,智慧物流成了他们手中最大的法宝。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遵循的是全价值链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建设。从90 年代到现在, 三元一直在对原料奶实施监测,但是因为牧场辽阔, 运输过程复杂和人力原因,对原料奶的监控一直是个难题。为此,三元采取了把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前移,建立乳制品可追溯体系,以达到对问题奶监控预警的作用,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可追溯。

  乳制品可追溯体系充分应用物联网和云技术, 与企业现有的ERP 系统和MES 系统紧密集成, 以实现乳制品安全可追溯。奶牛场通过物联网设备把每一头奶牛和云平台、ERP 系统、SPC 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批号追踪,也就是每一盒牛奶出了问题,都能查出它来源于哪头牛,这种神奇的管理模式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企业私有云以产品批次为主线,将构成产品配方的原料乳、原辅料、包料、半成品等物料的质检信息相关联,收集、汇总、存储ERP、MES、LIMS 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形成产品质量信息的数据中心,然后通过购买云服务软件,在每个服务器端安装布署成功后,实现安全追溯体系的私有云平台搭建。这是一个三赢平台,既有利于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也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更使企业重获消费者信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从几次重大乳品安全事件的结果来看,我国乳品存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部门缺位、标准欠缺和与国际不接轨、企业诚信道德缺失等问题。相信随着我国的乳制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乳品企业的全面推广,有助于行业的清理整顿和技术装备及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加上目前对奶源基地建设的加快,原料乳质量的提升、企业管理的加强和完善以及政府监管措施的加强,国产奶业将在消费者心中重塑往日的辉煌。

  云中漫步

  智慧城市更给在云计算、物联网的第一线的IT 业带来发展契机。6 月21 日的“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分享大会”上,各种设备争奇斗艳,为智慧生活制造着梦想。这些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的产品,已成为行业的新宠儿,放弃PC 业务转型传感产品,已成了IT 行业的一股风潮。

  例如数字手环,它是一款通过APP 软件和云平台、数据库和专家库,24 小时全天候详细纪录用户的运动、作息时间,管理自己健康生活方式的可佩戴式仪器;绑在胸部的心率监测器Wahoo, 则是一款能够测量心跳和血压的胸带;针对老年人保护的ticknfind,它可以戴在老年人身上作为报警器,一旦发生老年人摔倒等紧急情况,老年人自己或是路人可以通过腕带上的按键,及时与家人取得联系;测量运动量的Shine,只有一枚硬币大小, 通过里面装载的电子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脉搏的频率以测量运动量……这些可穿戴设备的特点共性是:体积小巧、便于偑带,功能专一,芯片的工艺集成度很高。

  而传说中谷歌正在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据传已经上路,无疑引起了人们对未来城市智慧交通的迷人遐想。同时摩托罗拉、飞利浦等也在研发新的传感设备,这些跨国大企业的强力关注,将使智慧城市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2012 年智慧城市刚刚启动不久,国开行就传出消息,表示将提供不低于800 亿元的投融资额度,今年4 月又有两家商业银行承诺将提供不低于国开行的授信额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一些投资机构也在今年二季度签订了2000 亿元的投资额度。据业内粗略估计,相关投资或将超过4400 亿元。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相关服务市场容量已达80 亿元,其中高端ERP 相关软件对应的高端实施服务市场规模超过65 亿元,国际咨询服务商和外包服务商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8% 和29%,本土咨询服务商市场份额占到33% 也因为偏低的价格优势,使其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安信证券研报指出,预计到2015 年我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7500 亿元,甚至有可能超出万亿元。

  2011 年, 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 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 个产业聚集区,100 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8 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而物联网的重点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医疗卫生、物流等领域。

  在探访智慧城市建设的这段时间中记者发现, 智慧城市的建设似乎还是各自为营,各行业各部门间,以及小到每个城市的行政区,大家总是埋头于自己的建设,不跨界也不联手,当一些资源需要共享时,一些矛盾往往又会滋生,这样的情形几乎全国各地都存在。近年一直致力研究智慧城市发展的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在提及此事时深有感触,“问题的关键来自体制的弊端。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要实现城市范围内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融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由于部门分割导致了信息的封闭,产生壁垒。信息随着类别、行业、部门、地域被隔离开,之前的关联性也被割裂和遗忘,导致了信息互联互通共享难,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十分严重。这些都是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面对的核心挑战。”

  这种情形在实例中也得以证实,据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副秘书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慧城市评估咨询中心部门经理王理达回忆,曾经在做一个项目时,为了得到各方信息他们想了个办法, 让各个部门把自己想要的和能提供的数据都说一下,结果发现大家总是提供的少,想要的多。

  “这是当前不止智慧城市,可能是整个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就像是一个个烟囱状、从上到下的系统。在国家层面,可能宏观上做到共享,但在城市层面的交互考虑较少,所以这个背景下,信息的互联互通是一个很大问题,而且很多地方政府也都意识到了,但是真想解决难度比较大。只能说是今后大家慢慢自己有这个意识才能彼此作出沟通。”王理达说。

  此外,智慧城市建设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一些部门公开高调宣扬自己智慧城市所含项目已正式投入运行,然而记者一番调查下来,事实上项目连模块还未建完,数据处理的勘误工作也未开始,大有“放卫星”现象。还有,一些工业园仅仅陶醉于自己这方寸之地的高科技、自动化,与外界完全隔绝,如此情形,即使园内有多智慧,那也不算得“智慧”之说。

  按照“十二五规划”,一些城市目前已实现了智慧城市的局部建设,如智慧苏州河项目、武汉光谷等,但是要想实现城市的全面“智慧”,我们还需耐心地等待一段时间。

  在世界经济相对疲软的今天,也许智慧城市和城镇化建设将为中国经济增加强劲的引擎,我们更有理由期望,在不远的将来,关于智慧城市的那些梦想般的场景都一一变成现实。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