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为“智慧城市”插上翅膀
中国移动在上月底的上海GSMA亚洲通信博览会上,展示了NFC手机钱包业务,为用户提供“刷手机”跨界消费的新时尚。而就在GSMA通信展开展前一天,索尼移动首次在上海举行全球发布会,推出支持NFC配对的第二代智能手表SW2。
NFC是英文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这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近距离无线通信。简单地说,NFC 就是把 RFID射频读卡器与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实现不同 NFC 设备之间的交互。
集成在智能刷卡手机里面的NFC芯片,可用于乘公交、坐地铁、网络购物等服务,还可用于身份论证,可携带多种类型的虚拟凭证卡,植入住宅、楼宇和设施的门禁系统,并用于计算机桌面、网络和其他资源的登录。NFC与蓝牙、Wi-Fi,虽同为近场无线通讯技术,但相互不可代替,各有一片技术应用领地。
好事从来多磨。NFC技术是由飞利浦和索尼联合研发的,诺基亚独具睿眼,觉察到了NFC的未来潜力,就联合飞利浦、索尼共同发起 NFC 论坛,推广 NFC 技术的商业应用。虽然诺基亚在2004年只推出了支持NFC功能的手机外壳,但这却是世界上首款NFC产品,只不过当时是功能机时代,还没有什么智能机概念。于是NFC技术一搁就是10年。当然,这其间有诸多制约因素。
首先是门槛。市场上绝大多数手机都不支持NFC,而所谓NFC手机是将NFC芯片放置在手机后盖上,而不是集成在SIM卡上。用户要想使用NFC手机支付方式,就得更换手机,这就抬高了NFC的应用门槛,谁愿意图一时的方便而花大钱再买一部手机呢?
其次,用户使用手机钱包支付时,需向商家提供手机号码、个人账户信息,移动运营商确认后,购物款项才从个人账户中扣除。由于账户密码的确认信息通过无线传输,用户难免担忧账户安全。若一旦手机丢失,与手机号码捆绑的银行账户风险更不小。
再次,消费习惯一时还难以适应。目前大部分购物依然是现金交易,即便是已推广了十几年的银行卡也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支付手段。而NFC支付场景还较少,NFC手机也不是随处都可刷卡。
还有各方的利益协调,这是NFC支付推广中最关键的问题。NFC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涉及银行、移动运营商、银联、移动终端厂商、商户等众多的产业链环节,各方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如何配合以形成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目前业界还没有清晰的路径。
不过,既然NFC应用这扇大门已经打开,就锐不可当。
去年底,央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确定采用13.56MHz NFC为标准并支持将安全模块存储在SIM 卡中的NFC-SWP 方案,近场支付标准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多年来被戏称为“光打雷不下雨”的中国NFC技术应用在匍匐前行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渐渐风行全球。而NFC能让智慧城市运作更为便利。去年我国台湾开南大学发布的基于NFC技术的智慧城市四大应用系统——移动支付、智能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商务及智慧家庭,将让城市生活更移动、更便捷、更智慧。
不妨再具体介绍一下这四大应用系统。移动支付,是将NFC手机内的信用卡集多家银行卡APP于一体,在瞬间完成刷卡消费与小额付款,不再为携带多家信用卡而翻来翻去;智能公共服务,是说NFC手机可取代公交卡,还可及时传递政府发布的交通、市政即时资讯,市民可获得治安及紧急通报服务;智能行动商务,是NFC手机持有者可获得NFC的各类商务服务,比如行动点送餐服务、SmartPoster博物馆导览服务(影像、资料、语音)、下载折价券、红利积点等;智慧家庭,是NFC手机还可摇身一变为小区和家庭门禁卡,可将家中数种家电各自的遥控器与开关设备集于一身,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随着NFC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前只有在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智能化生活场面,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将会让城市生活变得智能化。
据GSMA通信展传出信息,中国移动今年将把NFC手机钱包作为重点业务,加快在全网范围内的规模推广,全年计划销售NFC终端超过千万台。此外,中国移动将联合中国银联、浦发银行、申通地铁、杉德巍康公司等移动支付产业的先行者,陆续推出“刷”NFC手机钱包坐出租、乘地铁的服务,并将继续聚焦在金融、市政公交、商户和政企校园四大消费领域,加快推进NFC手机钱包业务的技术成熟,并向规模化发展。
NFC手机钱包能给智慧城市增添魅力,而NFC技术的延展应用无处不在。不妨设想一下,倘若NFC与蓝牙、Wi-Fi联手,将会掀起一场怎样的IT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