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计划2015年后建成智慧城市框架体系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国家和城市未来竞争的战略至高点,信息化和城市的结合是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方式。在上周五举行的21世纪国际企业家上海论坛NEC专场大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表示,上海正经历着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发展,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上海争取到2015年建立起智慧城市的框架体系,让市民分享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成果。
上海发展需要信息化
刘健表示,2012年上海市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达到60%。上海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经济总量在连续保持16年两位数高速增长后,步入了平稳增长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未来的重点,需要培育发展新兴经济业态。
目前,上海常住人口已突破2400万,其中1000万为非户籍人口,对城市公共服务的能力普遍性要求很高。上海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5亩,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上海市的能源供给需要外部输入,生态环境也需要不断改善。
根据十二五规划目标,上海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现代化的国际化大都市,但面对土地、能源和环境资源约束的日益趋紧,城市安全运行和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挑战,上海已经到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刘健表示,信息化对中国的新型城市化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培育新经济(310358,基金吧)、调整与均衡区域发展二元结构。
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海将建设更智慧、更高效的信息通信网络,以信息流带动全球资金流、业务流、人流和物流等集聚和优化配置。其次,上海通过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建设、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应用,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并进一步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更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
智慧城市建设重点
刘健表示,在信息化领域,上海城乡之间、不同郊区县之间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均衡性,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成果的普遍共享。
目前,上海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围绕四大体系:具有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
具体来说,在基础设施方面,上海将加快推进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和通信枢纽建设,着力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使上海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和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努力迈向世界先进行列。
目前,上海城镇化地区已全面实现光纤到户,覆盖家庭数超过700万户,实际用户超过300万户,接入带宽起步10Mbps。3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市,TD-LTE扩大规模试验也取得明显进展,上海目前展开了TD-LTE的试商用活动。WLAN覆盖密度也位居国内领先水平,累计建成WLAN接入场点17000个(约13万AP,已在全市400处主要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免费上网服务,市民可在当天累计免费享受2小时免费上网服务。)
在感知和智能应用方面,上海着力开展了“智能城管”“数字惠民”“融合强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这五大行动。
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上海主要聚焦“卫星导航、大规模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与汽车电子、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新型显示”等重点专项产业。
刘健表示,上海已成为国家软件名城、国家云计算产业基地、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
为了推进产业链的配套建设,上海在推进智能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衔接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