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鹤:“智能城市”应避免三个陷阱
昨天虽是端午放假,但金华各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仍然被召集到一起“上课”,给大家作报告的是曾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的潘云鹤。
潘云鹤的报告主题是《中国智能城市的建设》,主持报告会的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说,住建部今年颁布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金华名列其中,金义都市新区给出了一个“田园智城”的全新概念。未来的金华,应该建设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城市?听听潘院长的报告大有启发。
新概念:智能城市
潘云鹤:“智慧城市”当前在中国是一个热词,各地申报试点的积极性很高,据说全国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智慧城市”的地方就有230多个。这在浙江体现得更加明显,宁波就是全国第一个下红头文件的城市。
在我看来,“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城市的智能化发展”。我们建议重新定义,提出“智能城市”的概念,对于带有农村的中国广大城市而言,不仅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集成运用,还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融合,让一个城市又好又快地巧妙发展,使城市能够集约、绿色、宜人、可持续地发展。
一个城市只有把设备的智能和人的智能结合起来才能运行好。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我们靠的是人口红利,到了工业化升级换代时期,我们要更多地转向靠知识红利,靠人才红利。
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特点不同,建设智能城市的基础与特色不同,针对智能城市评价体系,建议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学地进行自身纵向比较,不必过于横向比较,更不要盲目跟风,迷失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特色。
防止“大城市病”
潘云鹤说:“智能城市”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掉入三个陷阱。
第一个陷阱是贫民区的问题。比如墨西哥城,还有巴西、印度的一些城市,人进城了,而新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城市房价不相适应,结果出现了棚户区。我想跟大家说的是,城市化的问题不是造房子,就业比造房子更加重要,一座城市的房价假如升到3万一平方米,而普通市民月收入只有3000元,那绝对是不正常的。
第二个陷阱是安全的问题。城市居民数量增加,虽有住房,但收入不足以支撑其在该市生活,或一部分人又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且不具备其他生存技能,于是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现象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等城市已经出现,并且引起了当地人的恐慌。
第三个陷阱是污染与堵塞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城市病”。伦敦和现在的北京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建设智能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空气清洁、环境污染、水质保护等。
金华这样的城市,同样也可能会遇到这些问题,我们将建设什么的城市?上一代留给我们的城市已基本拆完,30年后,我们还能再重复原来的路吗?我们的城市要想办法经得起百年历史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