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IC卡行业:关键驱动力变革,行业高成长确定
面对全球EMV迁移浪潮,国内伪卡欺诈压力变大:截至2011年底,全球发行了15亿EMV银行卡,西欧迁移比例达到84.4%,全球平均44.7%,面对国际EMV迁移浪潮,国际伪卡欺诈会向未开展迁移地区转移,国内伪卡欺诈压力变大。
国内EMV迁移准备成熟,迁移大势所趋:金融IC卡起步阶段的发行进展取决于终端受理环境改造程度,截至2012年底,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已完成银行后台系统改造,招行、浦发、中信、邮储也基本完成,POS机改造基本完成,ATM改造基本完成。终端受理环境和银行系统改造基本完成即表现了政府进行EMV迁移的决心,也是迁移起步的重要保障。
国内金融IC市场空间巨大:截至2012年底,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35.34亿张,其中借记卡32.03亿张,信用卡3.31亿张,目前仍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2年上半年金融IC卡发行2070万张,几乎相当于之前发行的所有金融IC卡的总和,2012年上半年新卡发行渗透率达到7.5%,2012年下半年大约发行7000万张,渗透率达到22.6%。
我们预计2013年银行发卡量将达到2.1亿张,同比增速133%,2015年将达到7亿张。
金融IC卡渗透三阶段:
第一阶段(2005-2012Q3):驱动力为来自境外欺诈的转移压力,驱动力为EMV组织、中国人民银行,受限于终端受理环境和银行态度的不积极,渗透过程必然极慢。
第二阶段:(2012Q3-2014):驱动力来自银行,银行陆续认识到金融IC卡必然是以后的趋势,大行尽早布局,小行跟随策略是银行间博弈的必然结果。
第三阶段(2015-):驱动力来自消费者,当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对于金融IC卡已经有了较多认识,同等成本下会主动选择金融IC卡,未发行金融IC卡的银行的伪卡欺诈的压力也会变大,银行为了不损失客户,会发行金融IC卡,所以这个阶段将继续迅速渗透。
行业评级及投资建议:我们分析认为金融IC卡的渗透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处于央行和银联强势主导下的第二阶段,行业需求增长迅速,制卡商直接受益,从供给角度讲,金融IC卡因为对卡片质量要求较高,新扩产能也要大约3个月的周期,当行业需求较快时,可能会供应吃紧。从芯片角度看,由于金融IC卡涉及到国家金融信息安全,对国内的芯片采购力度必然会加大,甚至对国外芯片的完全替代。基于以上理由,我们给予金融IC卡行业“推荐”投资评级,从产业链各环节讲,由于制卡类公司因其具有一定的资质壁垒在产业链中盈利水平较好,量的成长也较快,我们较为看好,给予天喻信息“增持”投资评级,恒宝股份“增持”投资评级,并建议关注东信和平、东港股份等公司。芯片类企业虽然伴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售价的降低,但受益于国家出于金融信息安全考虑而进行的进口替代,在出货量方面增长空间较大,我们也较为看好,给予同方国芯“增持”投资评级,并建议关注大唐电信等公司。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转为宽松、银行推进金融IC卡意愿不强、消费者对金融IC卡认识未及预期都会造成金融IC卡渗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造成芯片环节产品价格、毛利率水平下降;国内厂商技术水平提升、产能扩张、成本控制、费用控制低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