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标识类应用发展迅速 面临标准专利等各方挑战
在5月15日举行的“2013宽带通信及物联网高层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了《物联网标识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物联网标识类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2012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达到268.1亿元。但同时物联网标识也面临着标准专利及与通信技术和资源的协同问题。
目前,物联网标识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热点之一,各领域出现了成熟程度不一,应用范围不等的各种标识体系,也呈现了众多标识技术共存且应用现状复杂的状态。
根据白皮书介绍,基于识别目标、应用场景、技术特点等的不同,物联网标识可以分为对象标识、通信标识和应用标识。
RFID市场规模达到268.1亿元
人类对信息需求的不断丰富,伴随着物联网的推进,围绕标识的应用、技术标准和需求都在不断增强和拓展。
白皮书提到,我国物联网标识类应用近年来发展迅猛,条码技术、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应用日益广泛。
据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RFID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比2011年增长49.2%,市场规模达到268.1亿元。
随着物联网标识类应用的发展,一些新的需求和趋势也逐渐凸显。行业类的标识应用需求增加,如在智能物流领域,货物标识信息的管理等。目前,跨行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且大多集中在某个地区或特定应用关联行业,未来将向更大范围内推广。
另外,智能手机集成RFID标签成本的下降,基于智能手机和RFID技术的物联网标识类应用在行业领域和公众服务领域逐渐展开,如电子钱包、远程支付、电子票据、电子证件、医疗RFID服务等。
面临标准专利等各方挑战
物联网标识应用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在技术标准研制、解析系统建设、编码分配和管理等方面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物联网终端的大量引入将造成通信标识资源紧张,特别是IP地址的缺乏,这也迫使IPV6的部署变得更为迫切。
目前,我国M2M终端节点超过3000万,按照每年30%的增长率,未来5年我国M2M终端节点将达到1.1亿左右,物联网对IP地址产生很大的需求。
在物联网标识标准方面,我国RFID标准工作启动较早,但从我国已发布标准和正在制定标准项目来看,主要侧重于通用技术标准,应用技术标准还有待展开。相比之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超高频RFID芯片产业却很少。由于涉及国际专利,直接采用这些国际标准将对我国RFID后续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