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黄建玲:北京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示范应用

作者:物联网世界编辑
来源:物联网世界网
日期:2013-04-23 17:07:29
摘要:【2013年4月23日,北京 物联网世界网讯】2013(第中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今天(4月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同期还将举行2013中国国际(北京)物联网展览会。物联网世界网作为本次大会的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在线直播此次大会的盛况。

【2013年4月23日,北京 物联网世界网讯】2013(第中届)中国物联网大会今天(4月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同期还将举行2013中国国际(北京)物联网展览会。物联网世界网作为本次大会的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在线直播此次大会的盛况。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主任  黄建玲 (物联网世界 记者摄)

  会上,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主任  黄建玲以“北京交通应急指挥调度示范应用”为题作的主题报告。她认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人、车、路和环境能够高效互通、和谐运转。

以下是文字实录:

  【黄建玲】:各位同仁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参加中国物联网大会,我是从事交通建设应用管理。分享北京智能交通建设的成果。

    下面我主要五个方面给大家介绍分享一下,首先大家分享北京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中国智能交通建设围绕一个共享平台两个中心七大应用领域来构建,平台是综合平台,中心交通行业数据中心,领域是公共交通,物流管理电子收费、公共服务等七个领域建设。

    首先地面公交,北京有21700多辆公交车,14000多辆都装GPS,包括枢纽信息化、智能化等9个系统,北京有4条BRT智能交通系统,是地面交通智能调度运营服务体系重要部分。

    在轨道交通方面,现在北京有16条线,已经运行442公里,每天地面公交客流和轨道交通客流是2000万,因此规模是很大的,这个中西我们整个16条线442公里,比如说行车轨道车辆,实现网络化运营体系,这个建设统一指挥逐步负责、协调活动。

    电子收费一个是市政交通一卡通系统,覆盖全市地面交通、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和部分出租车及停车场,累计法卡量5000多万张,日均刷卡量3000万次左右。    不停车收费系统覆盖100%收费站,建立412条ETC车道,用户已达到92万,平均通行比例达到27%,高峰时段达到35%,十二五阶段我们要把ETC推到平均通行比例要达到50%以上。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实现联网不停车收费以外现在延伸到山东山西不停车收费。全市有6.67万辆出租车全部安装了GPS设备,建成了金银建等5个出租车汽车监控调度中心,开通了96103、96106、96109、96033四个叫车电话。停车推动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有三位一体的停车电子收费系统,自动记录你停几个小时,然后刷卡。建成CBD、金融街西单商业区等停车诱导系统。

    公共自行车。 这几年交通情况越来越拥堵倡导绿色出行,在朝阳区东城区使用8000辆,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到2015年总共要达到2万辆这么一个规模,同时经过建设形成了标准,这就是现场的租车情况。综合枢纽不说了,东直门、四惠等智能枢纽管理系统,提高了枢纽运行与换乘效率。

    另外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处理发布技术创新,自主研制了国内首最大规模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体系,现在交通委的网站路矿图都是我们提供动态交通信息包括百度等地图产商都是服务信息。 车载导航用户超过40万,诺基亚、三星等可接受动态导航信息服务的手机销量超3千万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增殖热线服务突破了5000万次,百度、搜狗等采用本系统提供的信息。公共交通出行这些服务是我们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要扶持、支持实现的目标。

    在政府管理和决策方面我们建成全国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行调度中心,促进交通发展模式,从各行业独立运行向综合协调转变,实现权势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动,建立常态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建成这个中心,25号到中心去参观。 这个中心整合了首先是建成交通行业的数据中心,现在我们中心每天我们整合6000个数据,介入4万多个视频22个应用系统。现在每天我们动态不算视频已经超过30个G。

   在政府管理方面,我们推出了研发交通运行智能化分析平台,发布了交通指数,实现全市路网动态监测定量评价,用度演变态势跟踪分析,服务于政府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行业管理。

    前面基本分享这几年智能交通建设成果和应用,现在主题是互联网,互联网在交通领域发展机遇及应用。

    主要想说物联网是信息化发展地三浪潮,特别是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主导力量,作为交通,交通四要素,提到了我们说很简单,人、车、路、环境,人就是我们的客人,客流,那从交通功能来说什么叫促进方式是什么,一个是通行上下班,第二是旅游,还有从交通方式来说有私家车有公交的,有轨道交通、包括自行车等,车就是我们私家车、地面公交车、轨道车辆以及旅游车,货运车,还有一些包括长途车,就是我们叫运营车辆,路就是我们交通基础设施,路上设施还有桥梁等这些测试,这我们交通四要素,我们需要对四要素感知,在交通运营应该是很大空间,从人车路环境四个方面感知有很大空间,也我们十二五提出交通行业要做到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不可缺少的技术和应用。

    目的是有四个方面。

    第一实现极端天气交通保障相关数据的整合,在极端天气下我们做好交通保障并不是交通行业的问题,更准确交通气象信息,包括我们桥下水,积水深度也需要气象部门信息,以及道路滑坡等需要勘测信息,相关部门共享和利用,提高各部门的协同工作能力。

    第二实现轨道交通智能安全防范手段的突破,提高大客流监测精准判断和只能预警能力。

    第三以信息化模式理顺传统业务流程机制,提高监测预警,应急决策支持智能化水平。让这个平台他是传统我知道就行,还要变得更聪明,这就是物联网感知这个层面。

    第四通过这示范工程核心和弓形技术研发,推动物联网和智慧交通发展。

    这就是我们整体体系架构,有五类监测,对桥下积水的,气象的,公路设施以及交通流、和轨道交通客流监测,这里面客流就是人,车就是我们车辆,公路设施就是我们设施情况,气象、环境,做好四个运用。分享一下成果,这是气象的,通过物联网在北京道路沿线安装300多处气象监测点,覆盖全市实现交通干道气象监测。同时我们在五环以内安装100处积水监测点。这是公路高边坡和桥梁监测。 在7个车站17个出入口及9个斩头布设客流监测传感器,这就是我们恶劣天气一些系统。这就是我们在降雨降雪方面工作。这个是我们刚刚说的路况。这就是他基本的构架,这就是应用场景,总体情况全要素的监测,这是桥下积水预警情况,这是应急设施。

    这是轨道交通,有三个方面,一个客流分析和预警还有客流信息发布,还有整体轨道物联网运用平台,一个在车站,出现大客人的时候怎么去做,这就是现场每个通道每15分钟通道里面有多少人,这就是网络,线1号线、13、5号网络预警怎么样情况。

    这就是刚才说在西单、回龙观、东单、国贸、天通苑等五个车站通过可变情报板和北京交通往实现轨道客流信息发布,这是全网轨道客流状态图。并且我们也通过这些积累数据,可以做短时、长时预测。 整合气象、交通安全管理等相结合起来。实现气象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流等快速发展快速响应。

  总体来说基于物联网技术人车路和环境高效互通、和谐运转,北京交通将变得安家便捷高效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