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报道  >  正文

物联网助推“数字粮库”建设节节高升

作者:xiguapi
日期:2013-03-21 14:26:48
摘要:江苏省成为全国“数字粮库”建设的试点省区,将带动整个粮食行业上到一个新水平。在常州、无锡两地“数字粮库”试点示范应用带动下,目前已有10多个地市启动了“数字粮库”建设项目。航天信息作为江苏省数字粮库工程建设的总集成商,去年底与国家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签署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流通行业示范应用与推广的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粮食流通转型升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物联网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等方面被寄予了厚望。

   近日,记者在无锡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获悉,未来十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应用,预计到2015年全球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25%。

   作为物联网最受关注的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目前已初步建成的江苏省常州和无锡两地的“数字粮库”试点示范项目中,射频识别技术就得到了广泛应用。物联网应用正在帮助我国粮食行业转型升级。

   可监控每粒粮食动态

   无锡“数字粮库”位于太湖边上的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里。两辆装有稻谷的翻斗卡车正依次停在粮库院内的地磅台旁,等待过磅称重。

   只见其中一辆卡车缓缓驶上磅台刚刚停稳,电子语音播报器就报出了汽车重量。磅台边竖立的LED电子显示屏也显示“重量11155千克,请前往30号仓”的字样。在磅台周围,安装有车辆检测器、传感器、RFID(无线射频识别)读写器、摄像头等多个物联网传感设备和自动控制设备。

   记者被汽车反光镜下挂着的蓝色小“挂件”所吸引。“这是车用RFID电子标签,在粮食到港扦样检测完成以后,粮车与车上装载的粮食信息全被记录在电子标签里,包括品种、等级、干湿度、送达粮仓序号等。有了它,过磅后,司机无需再下车取单据,直接将粮食运到指定粮仓即可。”为“数字粮库”提供技术支持的航天信息(14.93,0.09,0.61%)公司的技术人员说,地磅称重系统,摆脱了以往手工写数、登账、统计的落后方式,实现了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业务流程,业务处理快速、准确。粮库管理员在办公室就可以查看过磅车辆,实时监视过磅情况。

   粮车到达指定粮仓后,仓管员会用RFID手持机扫描卡车上的“挂件”,读取二维条码。成功“对接”的话,粮仓大门自动打开放行。否则,就会闭门“谢客”,拒绝进入。

   “过去交一车粮要等上一天的时间,还要拿着各种单据在粮库院里跑来跑去办理各种手续。现在,有了汽车RFID‘挂件’和手中的这个e卡通(植入了RFID芯片)的结算卡,交粮入库结算方便多了,即省时又省力。”司机师傅如是说。

   可感应每粒粮食变化

   在粮库大院里的江苏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会议室墙上,大大的主屏幕左右两边,共有12块小的监控屏,传输的是粮库各个作业点实时的视频图像。从粮食到港、出入库、存放,甚至调拨、盘点、检索、发货,监管平台都可以实时看到。

   物流中心副主任陈曙东指着屏幕说,“数字粮库”有六大优点,即可视、可查、可控、可防、可拓、可依。在这个信息平台,所有节点信息一目了然,只要动过就可知可查,不仅给安全工作增设了一道防线,也给廉政建设加了一道防线,有效避免了“人情粮”、“舞弊粮”。

   在这个信息平台上,还有与粮食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粮食政策、宏观决策、粮库业务、粮情监控,以及粮食长势、收成等等,做到了知己知彼。

   航天信息公司董事长于滨说:“物联网技术给粮库带来的神奇之处就是,物联网的数据做不了假,各地交了多少粮,数据会被自动记录到国家数据后台系统,这个数据没有授权谁也改不了。这对于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借助“数字粮库”系统,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价格的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据悉,目前无锡市已依托粮油信息预警系统,编制推出“无锡粮油批发价格指数”,系统科学地反映粮油价格的总体水平及变动趋势,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农业生产也有了更科学的价格依据。与此同时,目前无锡市已开通“网上粮店”,市民可上网查询粮价并订购粮食。

   此外,借助“数字粮库”和物联网传感技术,粮仓管理实现了智能化。我国粮食产量大,储备量也大,储藏期多达2年到3年,“数字粮库”仓储环节依托物联网技术,使储粮品质大大提高。陈曙东告诉记者,粮食的储藏品质与储藏温度、湿度密切相关。储备粮一般在15℃以下适宜储存,储藏湿度过大,温度过高,会造成粮食结露、发热生霉,且容易繁殖细菌。

   以前,需要仓管人员拿特定仪器进粮仓监测储备粮温度,天热时很辛苦,且难以做到实时监测。如今,采用物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在粮仓里布设温度、湿度、压力、气体等许多粮仓专用传感器和自动化装置,实现了对粮食保存状态的实时监控。各种传感器会把粮堆顶部、中间和底部的相关数据实时传到电脑上,温度超过一定预警值,系统可以自动打开通风机和门窗进行通风降温作业;当系统发现有虫情,便可以提示进行环流熏蒸作业。

   “数字粮库”的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管理的效率,让每粒粮都能被感应到,也都能得到保护。

   可保护每粒粮食安全

   我国拥有2亿农户,具有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8.75万家,3万多家粮库。如何才能高效、准确地利用并管理各种资源,成为摆在粮食管理部门面前的一大难题。

   为助力粮食行业转型升级,航天信息公司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粮食流通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智能图像分析、射频识别等技术,远程实时监管国家粮食储运情况。2012年5月,这家公司与江苏省首批十余家粮食物流中心、中心粮库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数字粮库”建设。
   江苏省成为全国“数字粮库”建设的试点省区,将带动整个粮食行业上到一个新水平。在常州、无锡两地“数字粮库”试点示范应用带动下,目前已有10多个地市启动了“数字粮库”建设项目。航天信息作为江苏省数字粮库工程建设的总集成商,去年底与国家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签署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流通行业示范应用与推广的框架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粮食流通转型升级。

   据于滨介绍,目前江苏省的10余个“数字粮库”的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三大部分,粮库只需要承担少部分费用,绝大多数费用由国家和省里按一定比例,以专项扶持资金拨付。

   于滨说,过去,我国的粮库系统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就目前而言,粮库系统信息化建设要分两步走,首先要先把“数字粮库”建起来,在全国做示范,然后逐步推开,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升粮库整体的信息化水平。

   在“数字粮库”里,从农民将粮食拉进粮库的那一刻开始,每一车粮、甚至每一粒粮都会进入监视“法眼”,确保了粮食“颗颗归仓”、“粒粒无损”,也让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