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开通3G后,朝鲜游客如何发出了第一条推特

作者:译小妞
来源:Guardian
日期:2013-03-05 14:09:05
摘要:朝鲜这个神奇的国度一直让小妞好奇,今天看到在这个国家竟然也开通3G网络了,针对游客,还特意开放了3G数据服务,这真的是破天荒之举,MARK一笔。
  小妞继续给大家推荐全世界的IT趣闻。本文照片里的小孩天真烂漫,很像我小时候生活的小镇上的学校,孩子们拿着相机好奇的眼神,调皮的动作都跟我们小时候看到科技产品时无二。朝鲜这个神奇的国度一直让小妞好奇,今天看到在这个国家竟然也开通3G网络了,针对游客,还特意开放了3G数据服务,这真的是破天荒之举,MARK一笔。看看美联社驻朝鲜记者Jean H Lee纪录下的发出微博这一天:2月25日,美联社驻朝鲜记者Jean H Lee通过朝鲜刚刚开通的移动互联网发送了一条推特消息。尽管目前开放对象仅针对游客,但对朝鲜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你好,世界。来自#平壤#通信中心的问候。”

  这条推特消息,是周一时我在位于平壤中心的Koryolink(译者注:朝鲜通信运营商)主服务中心用我的Iphone发出的。这标示了朝鲜的一个里程碑:它被认为是第一条由移动设备通过该国新开通的3G数据服务发出的推特消息。

  随后,在我们坐车穿过平壤的时候,我用iPhone抓拍了路边的一个新广告牌,内容是关于朝鲜2月12日那次富有争议的核试验。这时美联社的亚洲区主摄影师大卫·古登费德往Instagram上传了一张在山上寺庙拍的导游照片,并把地址签到为平壤。

  在社交媒体世界里稀松平常的事情,对朝鲜这样一个在境内境外都采取错综复杂的规则来控制照片和信息流的国家来说,是一种翻天覆地的变革。

  以前,对于到朝鲜参观的旅游者来说,规则是很严厉的。2008年的时候,在穿过非军事区前往朝鲜边境城市开城的公车上,我们被告知:禁止使用手机和相机长镜头,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可拍照。窗帘是拉上的,为了防止我们在经过城郊处时向外张望。通过窗帘的缝隙可以看到沿路有拿着红旗的士兵,我们被警告说一旦看到有镜头伸出窗户,他们将举起红旗阻止汽车并进行检查。而在我们离开朝鲜时,移民署的官员检查了我们的相机,浏览了照片以确保我们没有偷偷地把他们反对的照片带回家。

  2009年,我在过海关时没有上交手机,但其实白费力气,办事人员有着一双鹰一般的眼睛,把我塞在口袋里的手机掏走,摇摇手指,然后把手机放在一个小黑袋里。没有手机,没有联络簿,没有音乐:仿佛我把那个现代的世界留在了顺安机场(译者注:朝鲜国际机场),然后穿越回了一个史前般的年代。

  最终,给我和古登费德定下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我们要把自己的手机留在机场,然后使用当地购买的手机,SIM卡是由一家埃及-朝鲜合资手机企业Koryolink提供的,它们于08年部署了3G网络,但是没有数据服务。我们带了iPod Touch来沟通世界,包括推特在内,所使用的宽带因特网可能是在这家专门接待外国来宾的宾馆要求下才安装的。

  一月的时候我们得知,改变正在酝酿之中。“下次来的时候带上你自己的手机吧。”在我们走的时候,一个Koryolink的销售人员跟我们说。在第二天,那项由来已久的要求访客交出手机的政策就被撤消了。

  但我们一直在等待Koryolink开通移动因特网那天的到来,还不胜其烦地去叨扰那些被Orascom Tececom Media & Technology公司派驻朝鲜的埃及人。

  “快了。”他们这么告诉我们。上周,他们电话通知我们一个好消息:3G移动因特网将在一周内开通,但仅对外国人开放。

  当我们在二月份到达时,所有要做的不过是出示护照、填一张注册表、提供我们的手机IMEI号并插入Koryolink的SIM卡。但价格相当昂贵:SIM卡50欧(70美元左右),但打去瑞士是难以理解地便宜,每分钟只要0.38欧,但打去美国却要每分钟8美元了。

  在上周报道过3G移动因特网的广泛提供之后,周一我们便出现在Koryolink的办公室,成为第一批激活服务的用户之一。

  交了高达75欧的费用并发短信激活服务后,我们等待着3G信号的标志在手机上跳出来。

  不一会儿后我就发送了开篇提到的那条推特,显示着进入队列并正待发送。那天早上在Koryolink的办公室里,那些派来干活建立服务的埃及人还跟他们的朝鲜搭档们办了一个小小的庆祝仪式。

  而我们的朝鲜同事们则惊讶地看着我们给他们各种展示,我们能用手机上网啦。

  看来,在朝鲜半岛上从南到北都热衷于电子产品啊。

  但并不是每个朝鲜人都拥有本地手机,用的人通常都拿来打给同事安排工作会议、联系朋友定个晚饭的约会、打回家去逗宝宝。他们用手机拍照,传MP3,看看朝鲜书刊和朝鲜工人党报《劳动新闻》。

  但他们无法浏览“国际”因特网——按他们的叫法来说。在严厉的限制之下,万维网对于大部分朝鲜人来说仍遥不可及。朝鲜大学拥有自己的相当高端的内部网,虽然与其连接的硬件都经过当局的严密审查和宣传部门的再三削减。学生们表示,他们可以彼此传输邮件,但不能向境外发送。

  由于金正恩将科技作为主要的政策导向,于是在朝鲜的办公室里,我们开始看到更多的笔记本电脑。由中国制造专供朝鲜市场的新型Samjiyon平板电脑,在我上次去看的一家电脑商店里已经销售一空。

  即便是在没有移动数据可用的日子里,古登费德还是找到解决办法激活了共享Wi-Fi,于是可以在笔记本电脑、iPod Touch和iPhone之间共享上网,开始往Instagram上发送带地址签到的图片。通过Loopcam,我开始上传一些gif格式的复古连环画风格小视频,将那些街景注入动感和生命。

  这是一些我们在朝鲜工作时的日常生活剪影:男人在理发店里剪头发,交警系紧冰鞋的鞋带,村女背着一捆木柴步履蹒跚地穿过雪地。但一些奇怪又意外的东西会吸引我们的视线:一颗在二月里闪烁的圣诞树,在国家电视台上播放的动画片《马达加斯加》,放在超市里的一篮长棍面包。

  有些充满了政治色彩:平壤空空荡荡的高速路,蜂拥挤上卡车去往各处的人们,印着士兵们攻击美国人的明信片,歌颂科学家将火箭送入太空的广告牌。尽管有那些新的建设、电子产品和消费品,但朝鲜依然在与严重的经济困难斗争。这是一个互联网严格管制的国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小心翼翼。

  很多时候,是那些无法出现在美联社报道的图片、影像和细节,为我们带来隐匿于后的那一抹窥视,看看这个将自己在全球化互联浪潮中隐藏起来的国家。除却国家媒体里昭显的华丽一致的盛世,体会一下它所给与的感受、气味与视觉。它让我们找到一种途径,来分享我们无论盛大或是细微的所见,在这个对于多数西方记者来说充满约束、却更多神秘的国度里。

  周一的晚上,在讨论如何报道前NBA球星丹尼斯·罗德曼的来访、该如何描述他那成排的刺青和鼻环时,我们做了一件在之前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当地的一家餐馆里,我们用谷歌搜索他的名字。

  20小时以后,罗德曼本人上线了,在朝鲜发了一条推特。

  “我平安地过来了。很喜欢朝鲜人!”他这么写道。(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