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共性平台现实作用有限 物联网标准需完善

作者:RFID世界网 收录
来源:通信世界网
日期:2013-02-04 08:39:23
摘要:除了在少数较为成熟的领域之外,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呈现出应用碎片化、体系复杂化、深度定制化等特点,限制了应用的规模化发展。而标准化可以统一繁多的物联网技术体制,规范复杂方案的实施,实现多系统间的互操作,进而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化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实际问题。

  除了在少数较为成熟的领域之外,物联网的发展目前呈现出应用碎片化、体系复杂化、深度定制化等特点,限制了应用的规模化发展。而标准化可以统一繁多的物联网技术体制,规范复杂方案的实施,实现多系统间的互操作,进而加快物联网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在物联网标准化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实际问题。

  共性平台难以助推标准统一

  物联网应用广泛,需求千差万别,且物联网技术涉及众多领域以及若干标准化组织,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开放移动联盟(OMA)等国际组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国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SN)、工信部电子标签(RFID)标准工作组等国内组织,以及各行业标准化组织,具体涉及的标准化内容更是繁多。

  与物联网标准化及产业化推进密切相关的是,国内各地均在建设物联网共性平台,甚至是针对具体行业的共性平台,期望以此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大融合,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物联网面向不同类应用的共性需求或交集较少,目前来看仅包括安全技术、标识解析、网络管理等为数不多的几个方面,难以标准化为统一应用在各个行业中的实施方案,只能基于最基本的体系架构来抽象。如若一定要实现体系及共性最大化,则为此要付出的系统复杂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会比共性及标准化可能带来的有限优势更为显著。不同类应用的差异化需求实际影响着物联网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具体实施。而目前的所谓共性平台大部分都沦为了物联网产业化的推广平台,其标准化价值甚小。

  目前的物联网发展现实,表明了各行业的应用方案及自身特性差异显著,业界则越来越认同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业信息化中相对独立的体系会继续存在和持续发展下去。而期望基于共性平台来打破孤立的“竖井式”应用架构,支持多行业应用之间的广泛信息融合及服务共享,则较难实现。

  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传感器、终端及相关设备和方案直接影响着物联网体系的实现,共性平台主要基于应用层的特性和感知层的部署,要实现完全动态添加新应用,并支持多类型感知设备的适配接入,则需要一定的前提——底层设施的标准化或者底层设施与平台交互功能的标准化,而这又回归到物联网应用本身的底层设施标准化问题,涉及到产业链中各利益方的商业模式。

  行业标准重在粗细适度

  由于各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找准标准化的角度和方向,才不至于使得标准化工作陷入两难:做得太细,实施成本和复杂度居高不下,影响产业发展进程,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国内几家运营商都在推动物联网标准体系,使得诸如农业信息化等领域中的物联网终端产品的成本和复杂度较高,与物联网标准化的本意和目标相悖;做得太粗,无法使得物联网产品和方案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和广泛性,如果仅停留于较为抽象的架构体系层面,最终亦实际效用不大。

  把握好物联网标准化的度,就需要深入理解各行业物联网应用的特点,提取各行业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共性,尤其可以考虑在同一行业内进一步对不同类应用场景进行细分,并基于这种更细的行业应用共性特征做标准化工作,以争取实现可实施的标准化内容。通过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的实际发展,而不必设定大统大揽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准。

  物联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严重依赖产品的市场渠道,而掌握行业产品市场渠道的行业内企业对应用的产品形态、功能设计和实际需求把握较准。例如,智能家庭方案提供企业通过与地产公司密切合作,在房产项目中直接引入安防、智能家居服务,成为目前智能家庭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有实际市场斩获的方向之一;另外,车联网的实际应用目前亦往往紧密结合4S店等。因此,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化需要引入与产品渠道密切相关的企业深度参与,搭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下的健康完善的产业需求基础及商业模式。

  感知层难度大

  物联网三层体系标示了最为抽象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其中所涉及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了标准化的物联网应用体系。在此体系中,较为复杂、标准化工作难度较大的为感知层。网络层的技术应用相对较为成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与电信及IT基本一致,主要是承载感知层各类信息的基础网络,包括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行业专网以及融合网络。应用层的标准化则主要包括集中在业务中间件以及不同类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前者涉及对用户、服务和终端的管理以及计费等,后者则主要是针对智能家庭、车联网等不同行业的业务。

  感知层的标准化主要涉及如下方面:数据采集,感知层传输、组网与接入,信息处理与服务支持。

  感知层的功能实现主要基于不同的硬件接口、协议,甚至是中间件等,这些对其兼容性影响较大。比如,目前广泛应用的传感器接口形式包括模拟的0-5v和4-20mA,以及数字接口如RS232/485以及SPI、I2C等,此外还有诸多的无线接口,如Zigbee、蓝牙等,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所承载的数据协议格式亦差异较大,即使同一类接口形式的数据协议格式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就需要进行相关的感知层标准化工作来驱动,需要传感器研发制造商、传感器网关终端厂商、应用平台和服务提供商以及运营商协力实现,但无需所谓的颠覆性、完全统一的标准化感知层接口形式,因为这既不现实,实效价值亦不大。

  此外,目前广泛实施的由政府买单的诸多物联网示范工程,也可用于承载各类物联网标准化成果,以提供物联网标准化的孵化应用环境和规模化应用的示范保障。(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