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信诚人寿《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发布

作者:rfid2010
日期:2013-02-19 10:21:42
摘要:信诚人寿《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发布

  2013年2月19日电/明通新闻专线/--一个春节下来,大把的红包让孩子们变成了一个个小富翁。这么多压岁钱该怎么花呢?是由家长全权代管,还是交给孩子自己打理?如何帮助孩子管好、用好这些鼓鼓的小钱包,一直是家长们关心的话题。研究表明,5-12岁的儿童在金钱价值观和消费方面尚未形成稳定的习惯,是进行理财教育的关键期。家长们可以通过日前发布的《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先了解一下当今中国儿童的财商意识发展和教育现状,从而有的放矢地利用“压岁钱”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理财意识,掌握一定的理财能力。

  自2012年9月,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历时五个月在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展开财商调研活动,针对适龄儿童及家长发放共计28000份问卷,收集有效样本23880份,有效率达到85.2%,样本收集了6-12岁儿童及其父母对于财商意识、财商教育的相关统计数据,并经过专业分析汇编形成《中国少儿财商调研》白皮书。白皮书详细阐述了当今中国儿童财商意识发展及教育现状,报告中提出针对儿童财商的四大重要发现及五大家庭理财教育问题引人深思。

  四大能力透视儿童财商现状

  赚钱、花钱、存钱、捐钱是儿童财商最基本的四大能力。由于儿童没有太多的赚钱能力与机会,因此,零花钱成为孩子“赚钱”的最主要来源。调研显示,75.9%的儿童拥有一定的零花钱,24.1%的儿童表示自己没有零花钱。四成的儿童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近两成(19.1%)儿童月零花钱在50至100元之间,100元以上的“大款”有16.7%。

  儿童获取零花钱的方式中,“家长主动给”和“孩子要就给”分别占28.7%和29%。此外,约三成左右(30.1%)的家长会在孩子生日或节日给钱,31.9%的父母会将零花钱与子女的劳动所得挂钩,而35.2%的家长会以奖励学业的方式给零花钱。应当指出,金钱与情感、学业可以联系起来,但要掌握一个度,应适可而止。

  从消费行为调研结果中看到,大部分儿童认为自己消费比较合理,对于自己的消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但在对自己用过的钱是否有“一笔明白帐”的选项中,34.8%的孩子对自己花过的钱是一笔糊涂账,只有15.6%的孩子能非常清楚自己花过的钱,反映出相当数量的儿童自我监控意识不强。

  对于借钱消费的观点,调查显示,近七成(69.4%)的儿童急需用钱而身边又没带钱时不会向同学借钱,只有三成(30.6%)同学会借钱,其中22.4%的同学认可借钱行为,认为借钱正常;甚至8.1%的孩子会“给同学支付利息”,表明其观念的开放性。绝大多数儿童不喜欢借钱消费,反映如今少年儿童金钱数量上的充裕,同时也反映他们对借钱在观念上的拒绝。专家认为,儿童之间审慎的“借贷”关系是可以存在的,原则上需要经过家长或者教师的知晓,这也是儿童认知“信用”的一种方式。

  儿童对于剩余零花钱的处理方式的调研,更能反映家庭理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报告指出,只有19%的儿童选择将剩余零花钱存入银行,将近70%的儿童选择放在家里保存或交给父母管理,更有11.1%的儿童选择继续花完。很明显,存入银行是处理余钱最好方式,可惜这个数额不足两成。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多数孩子会通过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表达爱心。调查显示,66.2%的孩子会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父母或长辈买礼物,有超过一半(57%)的孩子会主动用自己的零花钱捐款,表明孩子们都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表达爱心。

  儿童财商调研,四大重要发现

  该份报告中还特别提到,通过儿童财商进行的调查,其中四个重要发现值得关注。

  1、多数儿童能够正确认知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关系,但仍存在误读金钱的现象。

  调查显示,儿童对于精神财富的重视程度高于物质财富,在“你认为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调查中,金钱(34.7%)排在知识(66.9%)、健康(63.8%)、诚实(52.1%)、友谊、幸福与时间之后,位列第七。说明当代少年儿童具备基本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财富”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不仅仅是通过金钱来体现的。

  但同时,调查还显示27.3%的儿童认为“有钱没钱不重要”,甚至还有8.8%的儿童认为“有钱会变坏”。二者合计达到36.1%。儿童之所以存在误读金钱的现象,甚至曲解金钱的作用,可能是与日常宣传中许多负面形象与金钱相关(如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的缘故造成的。调查还显示,有29.4%的儿童将金钱与个人成功划等号,说明部分儿童对于成功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反映在当前家庭及学校教育中,成功者形象以政治领袖、科技精英和道德模范居多,缺乏对个人依靠知识、诚信和勤奋,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并运用财富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正面引导。

  2、相当数量儿童的消费行为缺乏计划性,自我监控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34.8%的孩子对自己花过的钱是一笔糊涂账,只有15.6%的孩子能非常清楚自己花过的钱,能对此记账。专家认为,如果形成记账的好习惯,是儿童理财能力较高的一种重要表现。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是要让他们从小懂得规划自己手中的金钱,学会合理支配、量入为出,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懂得利过适当存钱的方式积少成多,实现较高的消费目标。

  3、儿童消费过程中内在冲突与外在冲突明显。

  儿童消费观念存在普遍的内在冲突,存在知行不一问题。以购买学习用具为例,大多数少年儿童认为自己主要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学习用具,但仍有四分之三的(74.1%)儿童表示,会因为其他原因购买物品,其中表现为喜新厌旧型为28.4%,攀比型为19.5%,追求时尚型为26.6%。儿童消费观念内在冲突的存在是正常的,家长和教师要善于抓住儿童实际生活中的这些价值冲突开展教育。

  儿童消费过程中外在冲突也比较突出。当儿童的消费意愿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会有相当多的孩子会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家长的调查显示,当孩子消费意愿与家长发生矛盾时,超过一半(55.2%)的孩子会和父母商量,两成多(23.1%)的孩子会不断地纠缠父母直到达到目的为止,甚至还有8.1%的孩子不与父母商量,想方设法买。只有13.6%的孩子会放弃购买打算。

  4、对待个人财富方式简单,理财意识与能力不强。

  调查显示,对于没有用完的零花钱,44.9%的孩子选择放在家里保存,19%选择存银行,25%选择交给父母管理,11.1%选择继续花完。由此可见,儿童对剩余零花钱的处理方式较为简单,尝试投资等理财意识淡薄,这是儿童理财意识与能力不足最明显的表现。

  儿童之所以不存入银行,一方面与家长理财意识淡漠、怕麻烦、认为不值得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儿童的零花钱足够。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儿童感觉到零花钱够用或花不完,孩子不需要尝试理财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还有孩子财富来源比较容易,28.7%是家长主动给,29%是孩子要就给。

  家庭理财教育五大问题,专业指导为家长支招

  对于儿童在调研中反映的财商意识问题,可以说与天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有着紧密关系。报告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财商教育中普遍存在五大问题:

  1、家长对子女财富管理能力普遍较差。部分家长控制孩子零花钱,限制或替代孩子的必要消费行为,使孩子失去理财教育的基础。

  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一(24.1%)的儿童表示自己没有零花钱,26.8%的家长表示自己不给孩子零花钱。零花钱的缺失,意味着儿童没有或基本没有参与到实际消费活动中,这种家长包办的做法对于提升儿童认知金钱、运用金钱的能力较为不利。

  同时,给孩子零花钱的原则与动机复杂,孩子获得零花钱难易程度不一,导致少年儿童“贫富不均”现象突出。调查显示,多数家长(65.1%)会根据孩子的实际需求判断给予孩子零花钱数量,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21.4%的家长会根据家庭收入情况给零花钱,有6.6%的家长则是要多少给多少,很容易助长部分孩子零花钱失控。

  家长基于不同目的考虑给钱,容易导致子女对金钱出现错误的理解。白给型、与节日或生日挂钩、与劳动挂钩,与学业挂钩等等,这些五花八门的给钱原则如果不赋予合理的解释,会让孩子对金钱意义产生混乱,不利于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同时也会造成对学习、情感、劳动的异化。

  此外,父母对儿童日常消费情况监管力度不一。调查显示,对于“是否过问子女用钱”问题,“偶尔过问”的达到36.6%,“经常会过问”的达到30.7%,“从来不过问子女用钱”的父母达到13.8%,“一直都会过问”的占18.9%,前者疏于管理,势必会导致监管问题出现;后者看似负责,其实监管过严,对于培养子女独立处理财富的能力不利。

  2、教养方式影响理财教育,其中放任型、专制型家长不利于子女形成合理的理财观念。

  调查显示,当子女消费愿望与父母发生冲突时,一成以上(11.6%)的家长表现出专制型取向;两成以上(24.7%)的家长表现出权威型取向,四成以上(44.9%)的家长会和子女商量,听从更有道理一方,表现出民主取向。但仍然有18.8%的家长会放任孩子的行为,表现出放任型取向。权威型父母子女学业成就较大,但自主性不高;民主型父母孩子学业成就其次,但自主性较高;专制型亲子关系对立,子女成就不高;放任型父母亲子关系良好,但子女成就不高。很明显,后两者对子女财商形成极为不利。

  3、家长理财教育普遍存在着高认同、低认知、弱执行、效果差等现象。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81.3%)父母肯定理财教育的价值,其中37.3%的家长认为理财教育极其重要,44%的家长认为理财教育非常重要。只有7.5%的父母持反对意见,11.3%的父母难以判断。表现为对儿童理财教育的高认同。

  但是家长对什么是理财、什么是理财教育、如何开展家庭理财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低认知和弱执行息息相关,表现为他们虽然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但基本上没有开展理财教育。调查显示,虽然一半(50.1%)的家长愿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但是苦于找不到什么好方法;只有25.4%的家长已经开始或正在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4、家长理财教育观相对传统,缺乏利用保险保障和投资等方式进行理财的教育。

  调查显示,35.9%的家长认为理财教育最重要目标是“懂得珍惜劳动果实”,24.6%的家长认为理财教育是为了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23.5%的家长认为要培养孩子理性的消费观。认为是让孩子养成长期投资的观念的仅有6.9%,而注重保险理念的只有0.9%。

  关于理财教育内容的调查显示,超过四成(43.4%)的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理财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孩子懂得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而知道合理用钱的占28.2%,知道存钱道理的占19.2%,尝试投资的仅占6.5%。

  5、轻视专业理财机构和专门的理财教育课程,过于倚重自身经验。

  在理财教育的主体上,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孩子自己在实践中领悟(53.0%),家长教导(47.9%),通过学校教育(37.6%),而银行、保险等专业金融机构(17.1%)和专门理财培训机构(16.6%)的培训和课程,位居最后两位。

  在教育途径上,65.6%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尝试一些能通过实际劳动而让孩子获得报酬的方式;41.9%的家长选择了把压岁钱或者他挣到的钱交给孩子让孩子制定计划自行支配;34.3%的家长选择了引导孩子进行一项投资;32.1%的家长选择了引导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捐助活动。只有19.8%的家长选择了参与一些财商教育相关的讲座活动等。

  针对调研结果,《中国少儿财商调研》报告也给家长提出了专业指导意见。比如首先家长应高度重视对儿童财富管理能力的培养,保证儿童拥有适度的零花钱和个人积蓄,在日常生活中不应过度替代儿童必要的经济行为。家长给予孩子零花钱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但要慎重处理零花钱与情感、学业或家庭劳动之间的联结关系,不能仅仅简单关注金钱的一维价值。保持对儿童消费行为的适度关注,在民主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引导孩子学会合理规划、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理财教育要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启发孩子运用智慧和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在处理儿童剩余零花钱及个人积蓄的问题上,要适度引导孩子认识储蓄、保险等金融理财工具,培养财富意识。在注重孩子理财教育中道德内容的同时,适度关注投资内容,随着年龄增长,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进行合理“投资”。通过专门渠道或专业机构获得正确的财富知识和理财教育知识。

  理财童星全国招募:星星闪耀,点亮梦想

  2012年9月,在启动少儿财商调研活动的同时,信诚人寿还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聆听小梦想,成就大未来”理财童星选拔活动,受到上万名孩子和家长的热情关注和踊跃参与。大赛期间,各地组织了形式丰富的选拔赛,如理财征文,理财知识小讲堂、筹办模拟菜市场或校园易货等方式全方位考察孩子财商。经过近3个月的地区海选,来自全国13个地区的30名理财小达人,代表本地区进入网络票选阶段,组办方统一拍摄个人理财故事视频,在活动官网建立投票页面,同时,所有参赛选手开通官方微博发布生活中的理财心得,与粉丝互动成为了本次评选的重要参考依据。最终,由关工委教育专家及信诚人寿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理财童星进行严格的电话考核及全面评审,甄选出理财童星全国六强,参与拍摄信诚人寿理财童星的项目宣传片。全国30名理财小达人还在北京参加了为期四天的信诚人寿理财体验公益冬令营活动,大赛组委会为本次冬令营精心设计了不同角度的理财体验内容,带给孩子们一个难忘的假期体验,寓教于乐及财商培养的快乐之旅。

  通过参加本次活动,很多孩子对于财商意识的培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少选手的微博中,都时刻体现出智慧理财的影子。而今年的压岁钱应该由谁来管、怎么计划、怎么支出已经成为众多选手们微博热议的话题。

  信诚人寿首席市场官王险峰女士表示:“我们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并不断推进中国儿童的财商教育事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金钱来之不易、学会运用智慧和双手创造财富,懂得合理支配金钱、用之有度,了解储蓄和投资的意义,体会用爱心帮助别人的快乐。实际上,不只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工薪阶层和贫穷人家的孩子,都需要财商教育。对儿童进行早期的理财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理性、适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不仅能够解决孩子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所面临的关于金钱与财富的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学会规划梦想和管理人生,这将成为他们受益终生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