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共创美好未来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邮件、一段微信,岁末年初的祝福方式悄然转变。在公众不经意的细节行为之中通信行业正在经历沧海桑田。今天,本版刊发三篇年终特稿,从不同视角回顾过去,挖掘数据幕后的事实;展望未来,辨明前进的方向。
“一超三多”:规模再突破,结构变化快
必须强调,电信运营商并不是通信业的全部。随着通信、传媒、娱乐、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情况更是如此。在其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并且缺乏连续统计数据的前提下,采用行业统计数据推断行业趋势无疑是可靠的。
据12月24日工信部发布的最新行业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1月底,电信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83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在收入构成中,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724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所占比例从上年同期的72.3%上升到73.7%;固定通信收入累计完成25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所占比例从上年同期的27.7%下降到26.3%。
从用户发展来看,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8359.0万,超越全国人口总数。在结构方面,移动电话用户净增879.9万户,达到110421.5万户。3G用户净增9206.2万户,达到22048.6万户,移动用户中3G渗透率由上年末的13%提升至20%。互联网用户趋向宽带化、移动化,宽带接入用户净增2402.7万户,达到17402.9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11127.2万户,达到74559.6万户。
从收入规模来看,按照历年增长惯性趋势,2012年全国通信行业收入突破万亿元没有任何悬念,最终可能达到10700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以三大运营商为主体的传统通信业务肯定能完成年初制定的6%的年度增长目标,达到上限9%,略微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2011年基本持平,体现出中期盘整的行业增长态势。从收入结构来看,移动通信及宽带化继续扮演增长引擎的角色,收入贡献进一步上升。从用户结构来看,固定用户持续下滑,移动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继续宽带化,拉动用户总量继续攀升,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人口总数。考虑到用户终端使用受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可推断出部分中间用户群体同时拥有固定、宽带、移动等多个账号,使用多种连接方式上网。
分析上述关键数据,可以一句话概括2012年基础运营商主导的行业特征:“一超三多”,即随着电话用户总数超越全国人口数量,通信市场加速进入一人拥有“多机、多网、多账户”的融合消费时代。
挺进“大深海”:深挖海量,成就大业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发展不断跨界融合,市场竞争呈现新格局新特点。光通信、无线通信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日益泛在化、宽带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不断繁荣,深刻改变产业生态;各国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应对“云、管、端”生态环境的变化,以融合创新加快转型步伐,增强企业适应力和竞争力;中国本土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塑造新型平台化商业模式,强化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积极向“大深海”挺进。
机遇之大:迎接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业曙光在前。大数据无疑是2012年ICT行业最为闪亮的术语,它展示了数据量爆炸、需求结构升级和服务模式变迁的美好前景,也揭示出传统服务型企业包括管道运营商的艰难处境。在这样的时代,用户不能以人口来计算,而是以联网的终端(超越千亿级规模)来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不是以时间来计算,而是以比特来计算;服务质量不是以连接顺畅性来计算,而是以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来计算;客户价值不是以时间与带宽来计算,而是以内容和服务的体验来计算;企业竞争优势不是以数量规模来计算,而是以市场适应力和客户满意度来计算。
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十年间,习惯网络建设、连接优先的电信运营商赢在起点,输在途中。国内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型公司另辟蹊径,以新搏大,以快搏全,给仍然沉醉于传统产业价值链的电信企业敲响了警钟。2012年2月,百度流通股市值超过中国电信,腾讯流通股市值超过中国联通,这样的数据是对轻资产、重创新、高风险的新经济企业(典型互联网公司)的褒奖,也是对传统服务型企业的鞭策。面对大数据时代提供的美好机遇,国内电信运营商已经放下传统经济中的老大身段,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积极吸纳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基因,争取成为大数据运营的“神经中枢”。
市场之海:客户规模进入海量级,人口红利逐步稀释,满足个性化需求需要智能化运营。我国通信市场在业务渗透率水平较低时就发生了存量与增量竞争并存的现象,这与同质化的市场主体结构高度相关。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海量级用户的需求在一个运营商那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时,替代品和价格差异就会推动市场震荡,客户的开发维护成本将迅速上升。据统计测算,近几年三大运营商的客户获取成本每年上升10%以上,其中包括终端补贴、话费或流量赠送、渠道返点等成本因素。每项网络技术升级都会推动用户结构波浪前行,从2G进入3G如此,未来从3G进入4G同样如此。在不断缩短的换代周期中,海量级用户带来的不仅是更高的发展起点,还意味着更高的客户运营管理成本。
运营之深:从粗放运营转向精细化运营,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在移动互联网塑造的新型“云管端”生态环境中,运营商的重点产品形态正在从标准化的语音业务转向个性化的数据业务,参与业务提供的主体包括设备商、信息服务商、内容供应商等多家企业,客户的感知体验变得尤为重要,以过程和内容为尺度的体验价值将会压倒简单的连接价值。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直接投放于传输、接入、交换、网管等物理网络资源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投放于业务支撑管理系统、客户数据分析系统等应用软件的比例逐渐上升,这种投资的软化就是一种自觉的适应,它假定客户行为可以感知,习惯可以培养,从而能够生成有利于提升客户消费价值的运营策略。
为配合精细化运营体系的运行,2012年国内运营商重点围绕智能管道、多网协同和流量经营等目标,采取了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再造、业务单元优化等多种措施。比如中国移动在已经成型的九大业务基地的基础上,探索组建更加专业化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坚定不移地融入典型互联网企业的开放、融合、创新基因,力争实现“大象快跑”。中国电信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专业化公司运作,已经推动天翼视讯公司独立运营,并率先组建了运营商中的第一家创新孵化公司,2012年末实现了第一批创新孵化项目投入运营。中国联通积极整合产业链各环节,充分发挥平台聚集功能,为WCDMA产业生态系统植入更多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内容,同时加强立体化的电子渠道建设,将数据时代的客户竞争推到服务与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综上所述,无论是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从发展趋势来看都行进在相同的轨道上,即立足本土市场,深挖海量,成就大业。不过,因为企业发展的起点不同,运营机制和模式差异很大,所以呈现出新兴企业相对领先的局面。
根深叶茂:共创通信业美好未来
如何公正评价新旧两种市场力量对通信业发展的贡献?相对准确的定位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是根干,新兴互联网企业是枝叶,根深才能叶茂。
以辩证的眼光来观察,外部市场与政策环境作为影响通信行业发展的重要外因,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改变竞争力量对比。到目前为止,三大国有基础电信运营商承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业绩考核、普遍服务、社会就业、互联互通、安全保障、应急通信等责任远远大于各类互联网企业,这些因素使得即使在提供相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时,前者的有效成本均远远大于后者。因此,享受便利基础设施和海量用户规模等正外部性条件的民间互联网公司能够轻装上阵,同时在创新产品服务时又不承担更多乃至平等的管制责任,这可称为“双重红利”:成本外溢、效益内化。将其折算为折扣系数,就能够得出相对科学的行业贡献率。
行业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通信行业市场力量的消长变化,试图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激励投资、促进发展,塑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2012年,三网融合进入第一阶段试点结束期,广电和通信行业相互开放市场进入基本实现;宽带中国战略草拟,普及提速工程启动,与之配套的市场准入、互联结算、设施共享、平等接入等政策措施稳步推进;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基础通信行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移动虚拟运营成为关注焦点;新一代无线宽带技术LTE商用准备加速进行,频谱分配取得进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积极推进。随着政策细节的逐渐落实,2013年国有电信公司必然需要追加更多的投入,并分享更多资源给其他市场主体,互联网公司及其他民间企业将以较小成本获得有利于融合创新的市场环境,从而继续扮演市场探路者的角色。
2012年,中国通信业记载了3G和宽带的增长贡献,见证了新旧市场力量的加速融合。2013年,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确定的两化融合、四化协同的发展思路为中国通信业实施深度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泛在、宽带、智能、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宽带和移动的用户发展纪录将再度被刷新;信息通信技术与产品服务将以系统化、融合化的方式服务大众生活,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各类信息化集成应用将日新月异;基础电信运营商将取长补短增强市场竞争力;各类市场主体将百花齐放推动业务创新和内容繁荣;政府部门和管制机构将与时俱进完善产业及监管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与竞争环境;移动和宽带互联网的用户体验将更加安全而美好。亚伯拉罕·林肯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让我们一起行动开创未来!(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