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上海:徐家汇观象台跨越140年 智能气象走近百姓生活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东方网
日期:2012-11-09 10:14:28
摘要:“明天天气怎么样?是不是要降温了”“明天有雨吗?出门要不要带伞?穿什么好?”……对于老百姓来说,气象可能就是报晴雨或者知冷暖,而在气象局长的眼中,气象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本月12日,曾拥有远东气象第一台美誉的徐家汇观象台即将走过140周年的岁月,在迎来这个历史性日子的前夕,记者面对面专访了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听其讲述上海气象事业的过去与未来……

  “明天天气怎么样?是不是要降温了”“明天有雨吗?出门要不要带伞?穿什么好?”……对于老百姓来说,气象可能就是报晴雨或者知冷暖,而在气象局长的眼中,气象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本月12日,曾拥有远东气象第一台美誉的徐家汇观象台即将走过140周年的岁月,在迎来这个历史性日子的前夕,记者面对面专访了上海市气象局局长汤绪,听其讲述上海气象事业的过去与未来……

  徐家汇观象台跨越140周年

  1872年,法国传教士高龙鞶在徐家汇成立观象台,同年12月1日开始了连续140年的气象观测。1879年,运用单站气象要素分析,首次较准确地做出台风预报,揭开了上海天气预报的序幕;1882年,正式向上海各报发送中国沿海天气预报。1900年,徐家汇观象台新楼落成,逐渐成为集气象、天文、地磁为一体,既做基础研究又具服务性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时光飞逝,今年11月12日,已作为上海市气象局一部分的徐家汇观象台即将迎来140周年纪念。虽然历经时代变迁和战乱摧残,但徐家汇气象台从未间断过气象观测,140年的连续气象资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财富。

  汤绪说,徐家汇观象台的建立对传播、应用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以外,它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主动创新的工作作风以及主动服务于城市发展的责任意识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的积累和沉淀铸就了今天“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敢于负责、执着向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世博气象精神,也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一脉相承。上海气象人要在传承百年气象精神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开展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需求相适应,遵循气象科技发展规律,并适度超前的上海气象现代化建设。

  百年气象发展推进城市保障

  说到城市保障,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时常举办各类大型会议和活动,自然离不开精准地气象保障。汤绪介绍说,徐家汇观象台一开始只是当时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而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上海气象事业的发展,为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保障。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06年上合组织峰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气象保障工作,气象部门第一时间准确的信息支撑为组织者进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上合组织峰会的烟花燃放,对风向的判断直接影响到A、B方案的抉择,世博会开幕式对风力的计算更是精确到米/秒,对LED灯球的抛放地点、旗船表演和水幕喷射角度都有影响。

  各类体育赛事在上海的举办也离不开即时的气象信息,2007年特奥会和2008年奥运会足球小组赛,都历练了气象部门在重大活动中预报服务保障的经验。而近年来落户上海的一年一度的F1大奖赛更是需要气象部门的参与,汤绪说:“比赛期间的天气变化,尤其是降水的变化,对车队和车手如何巧妙运用轮胎策略制胜,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气象部门为赛事提供的精细、精准的天气预报。”(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