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物联网助推新疆农业现代化进程
温室大棚里的设施——农业物联网终端设备
坐在家中动动手指,发送一个“开”或“关”的短信,就能控制几十亩农田灌溉的水阀,实现自动化灌溉。这并不是科幻影视片中的一幕,而是由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现代通信技术支撑的农业信息化滴灌项目示范基地真实的写照。
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直以来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这也成为农民走向致富之路的制约因素。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打造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提出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加速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作为新疆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近年来,中国移动新疆公司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技兴农、信息助农为己任,强化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积极助力农村信息化建设,帮助新疆广大农牧民和团场职工走上致富之路,为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滴灌自动控制”揭开历史新篇章
根据新疆特有的干旱缺水气候,节水滴灌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全面推进新疆的现代农业的发展。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农八师148团生产科的黄建国十分喜悦,因为今年团里的棉花增量预计比往年都高。朴实的他告诉笔者,除了较好的天气条件和更细致的管理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他所说的新技术正是滴灌自动控制等现代信息化技术。
同样的喜悦在该团滴灌站马燕的身上更加明显。“只要有中国移动信号的地方,我们的农户就可以通过手机控制自家田地的灌溉水阀。”据她介绍,该技术利用手机短信控制田间的自动化滴灌控制阀门,足不出户就可以对整个小区进行灌溉,阀门不仅仅会执行指令,还会通过中国移动的网络回传其状态,整个灌溉小区的气象资料、土壤湿度、灌溉设置、灌溉进程、灌水历史等诸多信息通过回传数据随时记录、查询。
“去年我们统计,在控制水阀的短信成本上,平均每亩田一年的通信费用约为0.7元钱。”马燕说到。据了解,由于各个田垅均减少了田间作业,人工管理费比普通滴灌节约81元/亩。
目前,148团有耕地23万亩左右,其中两万亩已经实现棉花膜下自动化控制技术。棉田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现了滴水、施肥电脑自动控制,避免了人工控制所出现的浪费和失误现象,达到精确滴水、施肥,每亩省水肥10%以上,棉花产量提高10%以上,而且节省人力消耗,降低劳动强度。以往60亩棉花地,人工灌溉得花整整两天的时间,现在只需发个短信,6、7个小时之内就能浇灌完。
“没有想到,利用物联网的滴灌技术已在新疆广泛使用。”2011年5月,时任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的王建宙,来到石河子145团考察农业滴灌监控合作项目时感慨地说到。
滴灌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揭开了新疆现代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史上的新篇章,具有深远的意义。
物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在全疆遍地开花
近年来,除了石河子农八师这个重点农业信息化基地,物联网技术和中国移动大通信网结合的新科技正在全疆遍地开花。
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村民何文生从事温室大棚种植已经十余年了,如今说起种植大棚蔬菜,他只说了两个字“省心”,因为只需看看大屏幕上的数据就能知道农作物现在的状态,当植物在某个生长周期的温度高了,只要拿出手机编辑一个短信发送给平台,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就会及时将大棚温度调节到合适的水平。
而以前的大棚种植除了保温功能以外,灌溉、施肥、杀虫等工作全都要人工进行,没有足够的经验将很容易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
据了解,伊宁县智能温室大棚项目是伊宁县农业局负责,中国移动新疆公司伊犁分公司承建,投资金额为60万元,建设自动化控制大棚5座,搭建平台一套。平台可根据棚内作物生长特点实现自动化的降温、喷滴灌、施肥、物理杀虫,同时配有作物生长灯,实现在连续阴雨天气条件下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副总经理李雪松介绍说:“近年来我们投资一千多万元,有21万亩目前已经掌握了这种物联网技术,和我们大的通信网结合在一起。”他表示,目前新疆有一千多万亩使用滴灌技术的农田,如果都能利用通信网络来实现智能滴灌,那么在人力成本、节水、增收等方面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据统计,目前中国移动新疆公司已在全疆23个农牧团场、5个地州市实现无线自动化滴灌总控制面积20万亩,实现了田地的智能化、精准化节水灌溉。
多年来,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结合当地农牧民的需求,还先后推出农信通、供销通、致富宝等农业信息化产品,为农牧民提供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等信息,助农民增收致富。(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