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二维码的逆袭之路
一日去真功夫吃饭,收银台旁边摆放了一个易拉宝广告:加入真功夫会员,便可享受赠送菜品、套餐价等等优惠,操作十分简单,打开微信,拍摄二维码,搞定。在吃饭的二十分钟里,有三四个人在买单前进行了此操作,大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曾经不温不火发展了几年的二维码,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似乎在2012年看到了春天。
放眼望去,除了微信中的广告,二维码经常出没的地方还有:地铁站里一号店广告、楼宇里分众屏上滚动的聚划算团购广告、新出版的动漫书……甚至有的人名片上也印好了二维码。手机轻轻一拍,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便自动通过移动网络推送到手机屏幕上,由于极大缩短了操作者获取信息的步骤,人们开始渐渐习惯于这种新的获取信息模式。然而,这股由微信、电商、广告带动的二维码浪潮,可以火多久呢?
通过二维码,商品销售方将线下的需求转移到线上,或者通过网络推送更多的内容,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的确有效,而且很可能会给互联网格局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微信与商户的二维码优惠合作,对于走餐饮优惠路线的大众点评网和丁丁来说,便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当这种线上和线下的O2O模式真正磨合后,人们还需要提前团购或打印优惠券吗?或者如支付宝和聚划算联合推出的团购活动,看好商品后,二维码拍摄,便可下单,这种便捷性大大刺激了冲动型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对于品牌商而言,电子商务不再是唯一一种新媒体渠道,任何一个地方刊载的二维码,都可能带来销售量。
然而,尴尬同样存在。作为一项工具型应用,人们使用二维码的根本原因,是对其背后的信息感兴趣,这对于传播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品价格要给力、广告词要一语中的,否则使用者连掏手机的欲望都没有,又何谈刷码?
尴尬的还有那些专注于二维码的创业公司们,它们的日子并没有随二维码春天的到来而变得好过。作为一项开源技术,二维码没有技术壁垒、没有盈利模式,印在各种商品上的二维码,只能算是附属品,或者说一个工具,它可以与任何APP整合。支付宝一位技术人员便曾告诉我,内嵌的二维码识别技术,便是支付宝自己开发的。也就是说,即便微博、微信、支付宝等APP中的二维码被用得如何热闹,那些专业二维码公司也很难从中分得一杯羹。
到底二维码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哪里呢?和商户合作?没有资源的二维码公司很难去和那些本地生活服务类网站去拼O2O,即便有点创新应用,被那些大佬们模仿,也只是分分钟钟的事;继续向工业化发展?前有更加便宜的条形码,后有信息量更大的RFID,二维码前面十数年缓慢的步履证明,这条路很难走。
如今国内虽然也有几家知名的二维码公司,但似乎都没找到特别理想的盈利模式。唯一可能看到的路,似乎还是在一些垂直型行业。像青岛出版集团数字动漫出版中心最新推出的24种动漫书已全部添加了二维码,读者能够借助数字终端,直接“点播”互联网上播放的动画片。这种帮助传统品牌和行业链接互联网的逆袭之路,也许是二维码可以慢慢深入摸索的。(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廖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