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为农业插上信息化翅膀
8月15日,在寿光市海泽拉示范基地,要同时照管6个大棚的菜农王建平对记者坦言:“以前是靠宽带,通过网线才能登录系统。现在通过3G无线网络,拎着笔记本电脑在大棚里就能问诊,通过3G手机登录也可以直接和专家视频通话。要是没有这些信息化手段,累死也顾不过来这么多棚。”
“这几天大棚里的甜椒死株现象很严重,你看这根都发黑了。”对着电脑摄像头,王建平向显示器另一端的专家展示起生病的甜椒,看来这种不出大棚就能给蔬菜问诊的方法王建平已经用得非常熟练了。“这是很常见的根部病害,用"促根剂"和"可杀得"混合之后对病株进行灌根就能解决。”听了专家的诊断和解决方案,王建平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
记者了解到,在寿光菜农中普遍使用的系统,是在山东联通3G网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蔬菜视频医院”。负责蔬菜视频院专家服务系统的服务人员姜蕾蕾告诉记者,视频医院现聘有8位农科专家,坐诊的范围涵盖蔬菜种植、果树、大田作物、施肥配方等多个方面。“视频医院实行会员制,全国已有500多位会员,最远的有新疆和海南的菜农。系统可以支持60位菜农同时在线视频,每个专家一天接诊量能达到一百多个。”
菜农们之所以青睐视频医院,关键在于它方便、及时。“去年江苏、河北许多大棚的西红柿和黄瓜都出现灰霉病,菜农一发现病株就立即通过3G手机在地头询问我们解决方法,最终在病害扩散之前就控制了病情。若是还像以前要大老远跑到农科所去咨询,病害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姜蕾蕾回忆说。
肉牛有了网络追溯“身份证”
山东的肉牛不乏优良品种,像鲁西黄牛与渤海黑牛均是上品。但长期以来,山东高质量的牛肉却一直不能进入日本、欧美等市场,其主要原因是肉牛的饲养、屠宰与加工缺乏一个完整的追溯体系。
8月16日,记者在滨州市阳信县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看到,通过对肉品包装袋上二维码的扫描,一份完整的肉品加工及原始肉牛身份信息立即出现在记者面前,肉牛追溯体系已然破题。
董事长杨振刚介绍说,该追溯系统是“黄河三角洲农产品安全追溯平台”,现在日均查询量可达几千次。而这一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平稳运行,得益于山东联通“光纤入企”后建立起来的物联网平台,其中网速可达到100兆。“通过网上输入追溯码或者手机直接扫描二维码这两种方法,肉类的各种信息就会直接被消费者查询到,包括肉牛的饲养环境、免疫、宰杀的时间等。”杨振刚说。
亿利源目前承担着科技部国家物联网园区项目,下一步,企业要让肉牛的育种体系也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即除了牛的饲养、屠宰、加工的信息采集,还包括牛在育种时父系及母系的信息采集。这样一来,一头牛的信息采集完成要在四年左右。
记者了解到,有了追溯系统后,该企业不但增加了企业的信息传送、订单、网络贸易的速度,还大大提升了牛肉的规格与附加值。“牛肉根据不同的部位,可以分为200多个品种,价格也分好几个档次。可以说,通过信息化、品种的提升,再加上特殊的饲养以后,每头牛的价值可达17万,是普通肉牛的好几倍。而且,订单还不断。”杨振刚说。
渔民网上冲浪“做生意”
作为湖中面积最大的岛,谁也不会想到就在几年前,微山岛还是一个收不到手机信号,除轮渡外再无其他沟通方式的“信息孤岛”。而现在,整个微山岛架起了千米光缆,已有800多渔业养殖户实现3G上网和光纤上网,并因此成为湖区养殖户致富的新手段。
微山岛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承超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和岛上的许多人一样是个普通的渔民,每年捕鱼、养鱼的收入只有几万元。可自从2002年成为岛上最早用上网络的养殖户后,他的生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间,他的鱼塘已扩展到200余亩,年产值过百万。
“从网上学养殖,试着引进新鱼苗。在阿里巴巴、水产网上发布自己的养殖信息,接订单,找客商。现在我光QQ群就有20多个,每个群里光客户就近400个。最近我销售一批田螺,若是样品送过去费时费钱,现在通过摄像头可以直接让客户看到货。”杨承超告诉记者。
“目前,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生意是通过网络做成的。像现在我养的鸭嘴鱼、水蛭都是在网上看到的商机后引进的。”除了自己受益,去年当选合作社的理事长后,杨承超还主动教起了合作社其他养殖户学起了“冲浪”。
据了解,杨承超所在的微山县上庄村共有61户养殖户,平均每户年纯利润在10万—15万元之间。“不会上网就等于少了条财路。今年我们还准备统一升级电脑,合作社的网站也将于年底上线。”杨承超说。(RFID世界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