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分析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在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同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重力发展“u-Japan战略”。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
我国政府也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了保证医改的成功,3年内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加大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尤其是RFI D技术的应用推广。
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卫生部提出要加强I 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等方面的应用,要进一步推进个人大容量智能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 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 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响应政府的政策,目前我国好多地方、医院都开展了智慧医疗改革。如南方医院和中国联通广东公司联合打造的远程医学中心。该中心能够为广东省内的140余家基层医院提供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会诊,南方医院的急救医疗队还可通过安装有联通的WCDMA模块的救护车,将病人的心电图等数据传输到医院,让医院里的医生能够第一时间设计抢救方案。
针对亚健康、慢性疾病、突发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群,东莞市推出了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的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智慧医疗体系的构建,除了政府方面的规划,无疑需要企业的参与。国内很多企业推出用于远程医疗的物联网应用产品或者方案。目前在东北及江苏地区均有智慧医疗相关项目上马。而IBM、戴尔、英特尔这些IT巨头则争霸已久,并纷纷寻求政府合作发展智慧医疗项目。如IBM公司与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合作备忘录,计划通过应用创新的信息及通讯技术全面改造及优化现有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实现重庆南岸区健康保障体系的全民覆盖。而英特尔则于不久前展示了在智慧医疗方面的解决方案,并分成了乡村卫生室解决方案、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和数字化社区医疗解决方案三个部分。由于采用了英特尔嵌入式处理器,使得解决方案中无论是采集系统还是影像处理系统等都变得更加“聪明”。而美国戴尔公司新组建的戴尔医疗服务部则启动了中国“医疗战略”,着重为中小型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