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应运而生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2-08-02 17:10:12
摘要:随著现代社会对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应运而生,也让物流的科技应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物流应用领域由于跨行业甚至跨国际,更让标准的制定及产业链建立共识的过程,困难重重,成为推动智能物流的最大阻碍。

  随著现代社会对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应运而生,也让物流的科技应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智能物流技术至少包括3个层面:最下层是感知互动层,包括RFID设备、传感器与传感网等,主要用于物流信息的获取;感知互动层之上是进行物流信息交换传递的资料通路,包括各类接入网与核心网;最上层的是应用服务层,包括资料交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使用者服务平台。

  中国态度动见观瞻

  以RFID技术为例,由于Walmart、美国国防部等全球主要采购者,纷纷要求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对商品进行标识,吹响了RFID进军物流领域的号角,让沉寂多年的RFID技术焕然一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包括IBM、微软、Oracle、HP、Sun和SAP等软件巨擘,不但相继发布RFID研究计画,甚至进而推出一连串的智能物流应用开发计画,如IBM在2011年5月于宁波高新产业园区成立「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解决方案中心」,目前已是「宁波国际智能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园」专案运营的核心基地,成为宁波智能物流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物流应用往往与许多公部门(如海关)运行相关,除非对外商不加以设限,否则必然会面临因为国内业者关键技术不足,而引发的采购问题,这也正是大陆物联网推动的困难点。

  如大陆RFID应用以低频与高频为主,而在国际间已被广泛应用,且技术相当成熟的超高频(UHF),大陆相关应用则相对不足;而在传感器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方面,现阶段大陆发展微传感器的微纳米技术也较为低落;至于通讯设备与网络技术上,虽然大陆近年来加强推展TD通讯网络技术成果显著,但相较国际上已成熟的FDD-LTE技术,TD-LTE仍远远落后,尤其TD-LTE目前仅在网络设备端具备较成熟的融合技术,在终端设备相对欠缺多网融合机制。

  对民间业者而言,依赖外商技术建立智能物流,其实问题不大,但要公部门大量采购外商产品或服务,则涉及产业政策,在中国大陆一向保护国家企业的政策上,除非大陆厂商的技术能够尽快赶上国际厂商,否则物联网的建置目标能否如期达成,恐怕力有未逮,而以中国大陆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一旦物联网无法如期达到一定的规模,要让智能物流的应用价值遍及全球,将会是相当严峻的挑战。

  标准制定脚步缓慢

  智能物流的产业链牵涉面很广,涉及终端制造商、模块厂商、通信设备商、行业信息化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目前虽已出现一些小范围的应用,但大多数只是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别的闭锁应用,一旦涉及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才会发现更多的应用障碍。

  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统一标准的制定,不肯配合统一标准的国家,必然在转运、运输等物流应用耗费更多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但攸关智能物流推动进程的中国大陆,直到2010年才成为国际标准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且其TD-LTE也已经获选为国际4G标准之一,但大陆在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的发展脚步却走得很慢,也成为智能物流的主要推动障碍。

  事实上,由中国发起、起草和主导的第一个物流物联网国际标准「ISO18186:2011集装箱(货柜)-RFID货运卷标系统」,是2010年11月30日才由ISO正式发布。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指出,世界90%的货柜由中国制造,中国货柜输送量从2003年起就稳居世界第一,ISO18186的正式发布,对智能物流的推动,当然有莫大的助益。但也由此看出,如果中国能够完成《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在2015年完成200项以上国家与行业标准,对智能物流的推动,自然帮助不小,但如果无法如期完成,也会形成重大阻碍。

  资安问题亟待解决

  成本考量可能是业者导入智能物流的最大障碍。当前可以实现远距离扫描的卷标每个成本仍要1美元或更多,一个解读器成本大约为1000美元甚至更多,而要实现智能物流的应用成本,还包括接收设备、系统集成、计算机通讯、资料处理平台等综合系统的建设等。这对利润不高的物流产业而言,是相当沈重的负担。业界预计,卷标成本至少要降低到5美分左右,才可能看到大范围的应用。

  此外,智能物流也跟所有的网络应用一样,面临许多企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安全问题,甚至因为国际物流的环境复杂,还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问题。但「个人资料保护法」修法完成三读近2年,行政院却迟迟不肯公告施行日期,不但个人隐私无法受到保障,厂商也会无所适从,更遑论导入智能物流等重大应用,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尽快负起责任,否则任何科技应用美景,都将只是泡影。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