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标准或年内出台 银联占主导权抢跑市场
发生在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阵营的“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终于见分晓。
近日,本刊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在“五一”期间已经进入报批稿阶段,现在各界只需静待行政发布。
4月18日,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在“2012第四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表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有望在年内发布,其中的近场通信频率将兼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采用13.56MHz标准。
柴洪峰的这番讲话,被业界视为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的标准缺位问题即将得到解决,方案之争的获胜者是中国银联。这也打破了之前有关人士对于“标准以13.56M和2.4G两种技术共存”的猜想。
此前,由于都想主导移动支付产业链,中国移动的2.4GHz标准与银联的13.6MHz标准之争呈现拉锯战,因此,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在进行了三年后仍未落地,这就使得产业链上的企业未能放开手脚。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形势才初步明朗,中国银联即展开行动。
4月24日,中国银联联手UC浏览器推出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全面渗透移动互联网支付领地,布局远程支付。对此,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的相关人士表示,“一旦标准确立,将快速促进行业市场空间的打开。”
移动支付是块大蛋糕,虽然各公司之间厮杀激烈,但该市场也存在着合作共赢的机会。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金桥就表示,手机支付是一种跨通信、金融、软硬件等多个行业的服务,必须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发展。
支付标准呼之欲出
据了解,由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颁布需要经历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三个阶段,此后有关方面才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行政发布。
而依据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的说法,这个国家标准的送审稿在“五一”前后即已进入了报批稿阶段。“报批稿就是经过编写规划已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发布的正式文本。”他说。
在此过程中,银联参与了移动支付国际标准的制定。柴洪峰就证实银联在金融行业的标准当中承担了联网通用的部分。他介绍说,即将发布的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不仅覆盖了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与技术方案,还对联网通用、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检测认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方案有三种:近场支付(NFC)、SIM-Pass(可实现中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手机智能卡)以及RFID-SIM(双界面智能卡)。而银联选择的是以13.56MHz 国际标准为基础的NFC支付方案,它在国内外市场上发展得较为成熟,已经广泛应用在交通、金融、社保、加油等非接触卡片领域,尤其适用于现有的大部分POS终端机。显然,作为国内最大的POS机拥有者,中国银联当然希望自己的方案能够入选。有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底银联共有POS机241万台,2010年全年增长38%,2011年又增长40.2%。
相比银联的技术标准,中国移动明显位居下风。由移动主导的2.4GHz手机支付需要用户更换带有射频的支付SIM卡,因与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频率不一致,中国移动支付产品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并且,该标准的使用还需要与公共和金融部门进行协调,涉及大面积更换设备的问题,所需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大。
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些产业性弊端,中国移动在标准之争中做了两手准备。2010年,它在加入银联为首的手机支付产业联盟后,在不放弃2.4GHz标准的同时,也开始研发基于竞争对手标准的手机支付标准。
银联抢跑远程支付
支付标准即将尘埃落定,给蓄势待发的移动支付产业带来了突破。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481.4亿元,用户规模达到1.9亿,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4.8亿。
而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它又细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前者主要是让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者是客户端,进行支付和其他操作。后者则是指用手机通过射频、红外线、蓝牙等传输方式进行支付。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远程支付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产业链比较简单且清晰,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在线支付领域也有着长达10年的运营经验,远程支付会率先领跑。”
在互联网业务上的劣势,也是银联在标准确立之前迟迟不进入远程支付的重要原因,所以,它在等待一个时机。现在看来,这个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单长胜表示,目前用户群体日渐成熟,网络环境进入3G,移动电商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恰当的阶段。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中国银联为什么要联手UC浏览器推出移动安全支付解决方案。
据称,相较于以往的手机支付方案,银联的移动支付用户在下载相应的银行插件后,填写相关的银行卡信息,就可以完成支付,简易方便。
在此之前,基于先期开展网银支付积累的巨大用户基础,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开始大展拳脚。中国银联总裁许罗德即在日前表示,“银联手机支付”在全国30余个省市开展试点或推广应用,产业模式日趋成熟、支付商圈不断扩大、用户体验持续提升。此外,银联持卡人还可通过登录商户手机客户端,使用银联手机支付服务。
而中国移动也一直在远程支付业务上暗暗发力。范金桥就谈到,中国移动从2001年开始推出手机银行,2009年3月份推出支付平台,用户以手机号为标识,实现缴话费、公共事业缴费、网站购物等功能。同时,中国移动还与合作商家共同打造“聚惠啦”网络购物频道,以此拓展其移动支付客户群。据称,在2011年,该公司的移动支付业务与上年相比呈翻倍增长。
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也没有落下。它除了在4月26日成立了联通支付有限公司,还将在未来重点发展移动远程支付和移动近场支付业务。其中远程支付业务主要是发展移动快捷支付和微支付业务。
合作才能共赢
移动支付市场的竞争还谈不上硝烟四起,但有业界观点指出,作为移动产业链不可或缺的环节,曾经的仇家也应该互相拥抱对方。
去年4月28日,中国银联即和三大运营商共同签署手机支付发言。柴洪峰表示,近一年来,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高层已达成共识,与和运营商旗下已经领到牌照的公司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他建议,产业各方在支付的载体、用户的资源、商圈的资源等领域采取对等开放的态度,使大家合作共赢。
柴洪峰还表示,联网通用是银行卡支付业务发展的原则,也是移动支付发展的原则,但这其中包含着两类合作:一个是商圈的共享,一个是卡片帐户的通用。此外,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商业模式。
范金桥则表示,中国移动已经和中国电信开展了双界面SIM 卡的合作,另外,还与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合作,共同开发基于PBOC2.0金融标准的手机钱包业务。中国移动以手机钱包为基础,叠加基于身份识别的连接应用、企业一卡通、公交一卡通等应用,打造开放式现场移动电子商务平台。
另据本刊记者了解,中国联通与第三方的合作举措也已经展开。目前,联通支付公司已与二十多家银行及银联、万事达卡和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网银网关支付、协议支付、快捷支付、银行托收、公共事业缴费等方面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