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移动支付安全从“标准”开始
4月18日,“2012第四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有关移动支付的安全与“标准”问题再度引发行业聚焦。
近年来,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从线下血拼到线上购物,从C2C的零买零卖到B2C的品牌购物,从互联网购物到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国内电商市场风生水起。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已经接近6万亿元,相当于我国GDP总额的13%。
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也呈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据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我国移动支付金额已经达到1.87亿元。
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是移动支付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拓展金融服务的深度,促进电子商务及整个消费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够满足百姓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有利于解决金融服务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的问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网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随着手机逐步涵盖银行卡、预付卡、公交卡、社保卡等功能,手机支付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网民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28.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12年使用手机终端刷卡支付。“刷”手机即可实现乘车、购物、用餐等消费的时代即将到来。
不过,虽然涵盖了芯片、手机终端、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正日趋成熟,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手机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潜藏着很多风险,智能终端性能的不稳定、应用软件与手机平台的兼容性,再加上令人防不胜防的手机病毒的侵袭,都让移动支付过程暗礁不断。
据会议透露,针对移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工信部正在制定统一的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标准,以便推动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目前三大运营商针对可信服务管理平台也已经有所行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已经建设了以空中写卡技术为基础的可信服务管理平台;中国电信2009年就开始建设省级可信服务管理平台,对卡上应用进行管理;中国移动已经完成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相关系统的方案设计,可信服务管理平台正在建设过程中。
除去日益严峻的安全问题,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也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据了解,由于移动网络运营商、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大多各自为阵,导致移动支付行业标准的缺位,并阻碍了整个产业良性发展的进程。
日前,工信部发布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同时加快推动移动支付、公交购票、公共事业缴费和超市购物等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示范和普及推广。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谈及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表示:“在标准层面上,国内外各层面技术标准已经日渐明朗。我国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了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目前国家标准已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有望在年内发布。”
从技术层面,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移动支付方式多样,创新智能卡支付、电视支付、超声波支付、刷卡器支付、二维码支付、无线支付、语音支付、指纹支付等新兴应用不断涌现,但各种支付方式之间的融合考验着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据了解,国家标准送审稿中主要规定了近场支付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近场通信频率采用13.56MHz,智能卡产品形态将兼容多种方案,如SIM卡方案、SD卡方案、全收集方案、双界面电信卡等。
此外,在金融行业标准方面,从去年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正式启动了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柴洪峰表示,移动支付行业标准不仅覆盖了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的业务模式与技术方案,还对联网通用、可信服务管理、支付安全、检测认证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