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创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打赢“保胃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两会”,食品安全依然是与会代表们关注最集中的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行为。
近年来,国际、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也侧面反映出百姓的担心。这一方面体现出社会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度的缺失、管理的漏洞、手段的落后”。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中国72.4%居民对吃的不放心;27.1%的网友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食品安全已经危害到了国民的身心健康,危害到了国家利益,危害到了下一代。针对上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建议,亟需从源头上封堵漏洞,从法律上完善规范,从技术上优化手段,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势在必行、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徐龙表示,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已提升到新世纪社会性、国际性的重大课题。国际上已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
据了解,欧盟2006年推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程控制管理,为每份食品“建档案”,严格监测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在法国,供食用的牲畜如牛、羊、猪都挂有识别标签,并由网络计算机系统追踪监测,肉制品上市要携带“身份证”,标明其来源和去向。日本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一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都要记录在案,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
徐龙认为,借鉴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从技术、法律、体系三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他建议利用信息网络“覆盖广、传播快、透明化、易监督”的优势,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让人民吃的放心、吃的安心、吃的舒心,确保打赢“保胃战”。
徐龙建议从三大方面打造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是建立食品信息溯源体系。建立食品信息溯源系统,通过“RFID信息技术采集、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EPC全球产品电子代码体系、物流跟踪定位技术(GIS/GPS)”等综合技术手段,构建现代化、信息化、大众化的食品追溯信息查询系统,对每个食品的每个过程的流通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
二是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管理监控体系。运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全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整体监控,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通过网络运行体系,对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归纳、汇总,经过科学的研究分析,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运行体系,有助于协调、解决全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利于食品安全研究数据的汇总。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三是建立食品企业诚信的信息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全国食品企业数据档案库,在此基础上建立诚信企业“红名单”和违规企业“黑名单”,奖励诚信企业,严惩违规违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