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标准法规  >  正文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解读之二十四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
日期:2012-03-20 08:43:44
摘要: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没有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既难以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无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其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没有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既难以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无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在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其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一、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过多倚靠物质资源投入,发展方式粗放,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约占GDP的40%,而能源消费却约占全国总量的70%,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86%。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可能还会进一步强化。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大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但自身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较低,而且还能通过改造资源利用方式降低制造业能源资源消耗。因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进工业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变的客观要求。

  (二)加快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实行以“加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缺少关键核心技术,缺乏高品质的自主品牌,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范围广泛,既包括产业链前端的工业设计、产品研发,也包括物流和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产业链后端环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推动工业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服务等价值环节扩展,改善和提高我国工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是提升我国工业竞争力,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

  (三)加快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16%,美国这一比重已经接近50%,韩国也达到了30%以上。同时,先进性生产型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2009年世界500强中服务业企业比重高达45.4%,而我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6.6%,还没有形成像Google、亚马逊、UPS、马士基等大企业品牌。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是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二五”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及导向

  《规划》提出,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重点包括5个领域:

  (一)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

  工业设计是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发展工业设计是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创建自主品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工业设计已形成一定规模。未来5年,随着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国内国际产业竞争加剧,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规划》要求,要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节材节能、新材料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理念,要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支持工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我国工业企业由“贴牌生产”向“研发设计生产”的转变。

  研发服务业处于产业链上游,具有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特征。发展研发服务业是带动下游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效率、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研发服务已经逐渐成为独立的业态形式,研发活动外部化及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及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研发服务机构。扶持一批专业化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企业,构建多领域、网络化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面向生产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等分析检测服务,鼓励发展检索、分析、咨询、数据加工等知识产权服务。

  《规划》专门设置了“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发展专项”专栏,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一是培育高素质工业设计和研发人才,推动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国家工业设计奖励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业设计实训基地,吸引海外优秀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人才回国创业;二是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加大设计创新投入,鼓励加强设计研发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模式,重点培育一批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骨干企业,组织认定一批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工业设计企业资质评价制度;三是培育国家级示范区。面向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工业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示范区,加强研发设计领域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研发,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发展生物医药等专业研发服务外包,大力发展临床前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试验设计等领域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支持发展医药研发外包(CRO)等专业服务。

  (二)制造业物流服务

  制造业物流服务是指运用先进的组织方法和管理技术,将传统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包装、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形态。制造业物流服务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认为是继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滞后,物流成本较高,已经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约因素。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制造业物流服务,提高物流业发展的市场化及专业化水平,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规划》提出,要引导工业企业加快物流业务整合、分离和外包,释放物流需求;推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加强危险品流向跟踪、状态监控和来源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食品、农产品等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水平。《规划》提出,要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3G)、3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机器到机器(M2M)、射频识别(RFID)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同时,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物流平台建设,鼓励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发展的支撑环境。

  (三)信息服务及外包

  信息服务及外包,主要包括网络环境的维护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评、评估、认证、培训、规划、咨询、监理,以及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等。世界信息服务业将继续向技术高端化、多网络融合化、多产业融合化等方向演进,信息服务外包依然是全球信息产业分工的重要形式。预计未来5年,我国信息服务及外包产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网络化、全链条的信息传输、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服务业;引导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推动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数据处理与运营服务等业务向高端化发展;支持发展面向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发展软件即服务(SaaS)等新型业务模式;制定推广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加快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进程,促进重点软件企业面向金融、电信、医疗、能源交通等行业的知识库建设。《规划》提出,要积极鼓励发展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扩大服务对象和业务规模;提高信息服务及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和项目分包平台的服务能力,支持外包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扶持一批由制造企业中剥离形成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企业,提升外包业务承接能力。

  (四)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

  受历史条件、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工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和难循环的发展方式一直没有根本改观。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不仅要完善体制机制,推广先进技术,还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产品(包括节能产品、环保装备)认证评估、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等服务;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要积极探索节能新机制和新模式,《规划》提出,要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制度,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

  安全生产服务中介组织主要从事安全咨询、评价、评审、培训、考核、认证、检验、检测及注册等各项技术性服务活动。《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使我国安全生产服务中介组织迅速发展。但我国安全服务市场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安全服务的专业化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提出,要积极培育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市场,加快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咨询、合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产品推广和安全风险评估、装备租赁、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

  (五)制造业服务化

  近年来,在生产性服务业日益市场化、专业化的同时,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制造业服务化可以满足客户特殊需求,不仅能为客户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也使得企业通过满足客户特殊需求而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工业企业提升产品价值的关键环节。

  《规划》提出,要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在线支持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多元化融资、便捷化的电子商务等服务形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呼叫中心、专业维修、在线商店、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形态;推动制造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发展社会化专业服务,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针对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需要,《规划》提出,要积极开发和保护工业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工业专题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推进工业旅游示范与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工业旅游市场体系。

  三、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规划》提出,要制定发布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必须采取一些有力政策。如:在税收方面,要结合增值税改革,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税收制度;在要素配置方面,服务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要与工业同价,并扩大服务业用地供给,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在融资方面,要拓宽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在政府采购方面,要扩大政府采购服务产品范围;在产业发展上,着力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