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现代农业:徐州开采的又一富矿

作者:陈蒙,秦继东,刘刚
来源:搜狐
日期:2012-03-19 08:50:19
摘要:早春,鳞次栉比的日光能温室、全流程监管的食用菌生产工厂、精准反映田间动态3G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系统等等,全新的现代设施农业正成为徐州致力开采的又一富矿。
  早春,曾因煤矿开采带来巨大财富的徐海大地生机盎然。放眼望去,万亩连片粮田间,鳞次栉比的日光能温室、全流程监管的食用菌生产工厂、精准反映田间动态3G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系统等等,全新的现代设施农业正成为徐州致力开采的又一富矿。

  地处苏北的徐州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民致富切,随着苏北振兴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央对江苏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来,徐州利用资源禀赋,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及增长方式,使农业生产、流通与管理快速向现代化迈进,成长为江苏首屈一指、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基地。

  设施农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

  在徐州农村采访,记者经常恍若置身于工业车间在铜山区三堡镇徐州久久农业科技园中,现代化钢架温室四周的墙壁安装着直径1.5米的风扇,上方长达30米的灌溉水管仿佛“龙门吊车”,一个行程下来整个大棚里的种苗都能完成浇灌。

  据介绍,在育种期间,工作人员可以连续10多天不进入现场。通过微电脑的控制,这个大棚里的温湿度波动幅度不超过5%。

  如此现代化的设施能否收回投资?“高标准的育种大棚亩均效益高达数十万元,800万元的建设投入,三年就能收回成本。”徐州农委主任陈建领回答说,“这样的大棚去年徐州建了34个,还是觉得太少了。”

  来自徐州市农委的数据表明,作为中国“五大菜篮子基地”之一,徐州地区光是设施蔬菜、花卉等非粮食作物种苗一项,就需要60亿株。而目前22亿株的供苗量只能满足本地需求的37%,存有巨大的效益空间。

  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徐州制定了《农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等方略,“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和“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财政资金、科技、信息服务等多方面扶持,引领农业提档升级,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2011年,徐州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21万亩,累计面积156.2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17.89%,高出省平均近6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新增面积、总面积和耕地占比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农产品出口额3.8亿美元,其中邳州市以1.8653亿美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年获认证“三品”851个,完成率600%,居全省首位。

  设施农业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2011年,徐州全市设施农业总效益175亿元,亩均效益1.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90元,增长19.3%。重点乡镇设施农业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额都在3000元以上,带动农户60万户以上,吸纳农村劳动力80万人。全市钢架大棚亩均效益达到9298元,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达到19791元。沛县胡寨镇草庙村、睢宁县魏集镇徐场村由多年的扶贫村变成“小康村”, 下转A6版

  上接A1版 实现了“不离土,不离乡,一户一棚奔小康”。设施农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的同时,也丰盈了城镇居民的“菜篮子”,年产各类蔬菜总量1200万吨左右,所生产的蔬菜,每年近700万吨销往“三北”市场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牛蒡、西兰花、芦笋等40多个品种远销日本、加拿大、美国、东南亚等72个国家和地区。

  规模经营,农业生产集约化的“金色样板”

  “一家三五亩、散落七八处”,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在土地规模经营上二次飞跃。

  3月16日,微山湖畔的江苏保丰集团农场。66岁的董事长丁培合带着记者开了半小时的车,也没有走出他的“地盘”保丰集团现有生产基地15200多亩,协作育种土地20000余亩,大中型农机150多台,年产稻、麦、玉米、大豆原良种3200万公斤。

  不仅仅是“保丰”,在徐州还有许许多多个“万亩连片”铜山棠张的万亩蔬菜、邳州的万亩银杏、丰县范楼的万亩玉米……

  这些万亩连片的高效农业项目,无形中破解了困扰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诸多瓶颈让土地集约化、科技规模应用和机械化耕作等农业现代化要素在江苏这样地少人多的省份得以协同应用。

  有了规模化和组织化,科技注入带来的变化也就不再是“盆景”里的数据,而成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平畴沃野的徐州无疑可以在这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

  通过万亩高产增效创建活动的开展,徐州建成了一批小麦、水稻、玉米万亩高产示范典型,带动了大面积平衡增产。铜山柳新农场、丰县范楼、新沂高流万亩示范片分别创造了江苏省小麦、玉米、花生产量的新纪录。

  2011年,徐州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91万亩,粮食总产达到91.06亿斤,占全省粮食产量的七分之一,实现了粮食生产“八连增”,为江苏“米袋子”位列全国第四、为“鱼米之乡”的“金字招牌”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像“保丰”这样规模的农业企业,正在徐州越来越多地发挥着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目前,徐州市已拥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870家,其中以“维维”为代表的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35家、市级龙头企业177家,建立基地200多万亩,联结农户120万多户,年销售收入560亿元;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6653家,入社总数覆盖全市2/3以上农户。

  一座座“露天工厂”、一个个“农业军团”,造就了一批农业企业经营者、技术员、营销员与农业工人,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做不了也做不好的问题,为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实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瞄准需求,农产品市场化的“蓝海战略”

  在徐州铜山区柳新镇,有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500亩农场不仅能让市民享用自种的无公害蔬菜,也可以通过高分辨率的网络镜头监控自家菜地的长势,甚至还能享受“偷菜”的乐趣。

  据这家开心农场的创办者刘正航介绍,开办这样一个农场,既可以满足都市人接近自然、体会劳动的乐趣;又能一改以往农村土地闲置,利用效率低下,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在这里,农产品价格能比市场增值3-10倍,年均土地效益能够增值近100倍!

  “这是农业项目走向"蓝海"的一个尝试。”刘正航说。

  蓝海战略,简单地说,就是将发展目标超越竞争对手转向买方需求。这个在企业界耳熟能详的词语,如今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也成为徐州实施的自觉行动。

  “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实施的必由之路,但是引入“蓝海战略”的思维,把过去面向农民的生产管理,转移到了面向消费者的服务。

  为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塑造与营销,徐州市高度重视并指导、监督各类农业企业、合作社依法依规抓好自身的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生产与经营管理。凡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均有自己的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管理规范。如新沂市阿湖镇肉鸡产业联合社始终坚持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科技推广、土地承包、生产技术、物资供应、质量标准、使用商标、市场销售、结算分配等“十统一”。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徐州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打响优质与特色品牌,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由安心、放心向无公害、绿色、有机转变。目前已经拥有大蒜、苹果、肉鸭等15个农产品50项地方系列标准。到2011年底,全市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基地718.3万亩,占耕地比重81.76%。其中,60万亩通过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项目验收。全市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1830个、绿色食品148个、有机食品(菜)10个,“三品”总有效数居全省第一;获得省名牌农产品26个。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