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无线通信拓路人
几十年在无线通讯领域的摸爬滚打,已经让尤肖虎对工作显得自信满满。
尤肖虎很爱笑。
作为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尤肖虎的笑声始终伴随着采访的全过程,记者问他平时是不是也这样,他笑着点点头:“有些人遇事喜欢发发牢骚,我不爱。消极的事情从积极的方面想,就自然能高兴起来了。”
2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尤肖虎正是带着这样的微笑走进人民大会堂,接过了“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证书。
把高速路再拓宽十倍
尤肖虎获奖的原因是他和他的团队在“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上,成功解决了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这一世界性难题。而要把如此技术性强的学术名词为记者作一个通俗的解释,可让他多少有些为难了。
“说通俗点,我们就是筑路工,是修筑宽带移动通信这条空中高速路的人。”尤肖虎向记者讲起了他的“修路理论”:移动通信就像空中的高速路,随着通行的车辆越来越多,道路出现拥堵,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拓宽路面、提高道路条件来攻克这一难关。“我们现在把这条高速路拓宽10倍,把路基建得更好,使车辆通行速度提高10倍,两者叠加,整条通信高速路的流量可以提高100倍。”
这项技术的意义有多大呢?尤肖虎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拿2002年来说,那时国内所有的手机用户中,只要有5%的人想用手机看宽带视频,我们的无线宽带就会面临瘫痪的危险,而现在想用手机宽带业务的人增长太快,如果不提升单位带宽的数据流量,根本就无法支持未来业务的发展。”
尤肖虎提到的2002年对他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正是那一年,1999年便担任了国家“863”重大项目——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总体组组长的尤肖虎带领团队经过艰苦攻关,首次成功完成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现场试验,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在那之后,他也正式踏上了征服4G的道路。
2005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成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制订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
2006年,第四代移动通信现场实验系统——“4G外场实验系统”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4G在基础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7年,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及基带传输技术及其应用获得成功。至此,我国已形成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新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我国的4G技术已经与国外发达国家齐头并进。
……
这些辉煌成果的背后,尤肖虎和他的团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努力。
“现在已经习惯了”
2月5日,来北京进行项目审批的相关工作;
2月7日,回南京参加学校活动;
2月8日,来北京参加“863”规划和课题指南的发布,并参加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会议;
2月11日,回南京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预评估;
2月13日,来北京准备参加科技大会。
这是尤肖虎在参加科技大会之前一周的工作安排。三上北京、两下南京,这样忙碌的行程便是他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尤肖虎所从事的移动通信项目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既包括整体的政策方针、产业定位,也包括具体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而作为项目带头人,这些工作无不需要尤肖虎的亲身参与。于是,“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出差,每年光飞机都要坐上超过一百次吧。”他说。
作为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带头人,繁忙的工作似乎也是“本分”。只是“本分”的背后,承载的是尤肖虎对家庭、对母亲的一份深深的愧疚。
“妈,我来看看你,但我事情太忙,几分钟以后就要走了。”这样的话如果出现在别的母亲耳中,母亲可能会觉得自己听错了,但对于尤肖虎年逾七旬的母亲来说,这一切却很自然。一忙起来,几分钟的时间对于他的儿子都是宝贵的,有时甚至来不及回一条她发过来的短信。见面时,老母亲也会忍不住抱怨上两句。
“我母亲很开明,跟她解释解释就理解了。”说这话时,尤肖虎依然笑着,只是声音似乎低沉了一些……
2008年,尤肖虎的儿子面临考大学,家中急需人手。偏赶此时,一个项目也到了审批的关键环节。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尤肖虎只能将重心移向前者。于是,每次回到家帮儿子讲解两道数学题便成为了尤肖虎能做的唯一补偿。
“你这样的干法,家里人不会有意见吗?”记者问。
“一开始有,现在已经习惯了……”
带着“小陀螺”旋转的“大陀螺”
“小尤,你快给我赶回来!下午两点就开会,你务必到会!”
“校长,饶了我吧,我不想做这个官儿。我只想安静地搞科研……”
以上这段对话发生在1996年,对话的双方是尤肖虎和时任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起因是学校决定让时年33岁的尤肖虎担任无线电系主任,而从未做过“官”的尤肖虎只想做自己的科研,竟然在召开竞选大会的前一天溜出学校搞科研去了。
最终,尤肖虎还是接受了学校的任命,走上了自己的领导之路。如今,他不但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无线电系)院长的位置上干得不错,而且已经是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一上百人的科研团队,名副其实的主心骨和当家人。不想当官的尤肖虎如今又是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呢?
“其实我就是一个救火队员。”尤肖虎答道,“什么地方工作急,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就出现在哪。”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绝非易事,需要从宏观到微观对项目本身具有准确的把握。而几十年在无线通讯领域的摸爬滚打,已经让尤肖虎说这句话时显得自信满满:“该细的时候,我比谁做得都细;该粗的时候,我比谁看得都要宏观!”
曾有一个负责给一块电路板写程序的学生向尤肖虎抱怨,说程序写不出来。尤肖虎又笑了:“你少蒙我,我告诉你怎么做。”接着,他向这名学生详细地解释了问题出在哪,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率的。
那个学生呆住了。要知道在移动通讯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一块电路板程序的设计属于最细枝末节的工作,而对此尤肖虎同样了如指掌。
正因如此,尤肖虎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了天然的威信。同事曾经和他开玩笑:只要看看实验楼前学生自行车的多少,就知道尤肖虎是不是在实验楼里。“学生们都‘怕’我,我来他们就不敢不来。”
如今,已经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的一等奖,是不是就可以停下来,让自己歇一歇了呢?听到这个问题,尤肖虎连连否认,歇不下来!至于原因,或许他的同事,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高西奇的话可以解释:“尤教授就是一个大陀螺,我们就是他带的一群小陀螺。”
是陀螺,当然就停不下了。看来,这群让人敬佩的陀螺还要继续转下去,为我们转出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