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回首2011成都交通之保畅 三招治“堵”局

作者:刘莉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1-12-19 08:41:17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的不断攀升,道路资源与需求之间矛盾不断“升级”,交通拥堵正在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12月14日,成都市交管局宣布,将在本月拆除32个白天临时占道停车场。

  紧随其后,12月16日,成都市发改委传出消息,从2012年1月1日起,成都市城区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差别化收费进行调整,最高起价由原来的第一小时5元提高到10元。

  两记“组合拳”将城市缓堵的话题再度推上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机动车数量的不断攀升,道路资源与需求之间矛盾不断“升级”,交通拥堵正在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让我们一一梳理,2011年,成都保畅缓堵有哪些新举措?

  ★

  “车”报告?公交网络布局更优化

  数字导读: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降低了16%,线路长度增加了63.5%,客流量增加了45.2%。

  这一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调整人们的出行结构仍是缓堵的主线。

  对于成都市公交集团来说,2011年显得特别忙碌:年初定下的增加1500辆公交车目标接近尾声,1346辆新公交车已投入运行,月内还将再上马200余辆;与此配套,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的23个公交场站和临时停车场也将在12月20日前完成。

  始于今年4月的片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一度引来市民质疑:为什么从我家门口到春熙路的公交线路少了?为什么原本可直达金沙车站的公交得换乘了?随着多个片区线网优化调整的完成,成都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降低了16%,线路长度增加了63.5%,客流量增加了45.2%,已达到每天320万人次左右。

  更多道路资源向公交倾斜。一年来,成都新增公交专用道11条共30多公里。同为重要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铁1号线也迎来了成熟运行期,数万成都人将其作为每天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此外,地铁2号线开始铺轨,3号线启动了站台建设,4号线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都地铁网络骨架逐步“丰满”。

  ★

  “路”报告?慢行系统迈入新阶段

  数字导读:200公里健康绿道建设完成,中心城区21座人行天桥得以使用。

  这一年,把更多的道路资源“还”给市民这一理念不断得以强化。

  今年7月,备受关注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差别化收费方案听证会举行。24名听证代表追问不断:新标准实施有没有效果监督?区域范围有没有必要再进一步细化?有没有足够的地下停车场提供给市民使用?

  年末,成都市建委亮出成绩单:年内新开工建设金牛万达广场等13个公共停车场,建成攀成钢、永陵公园等9个公共停车场。

  这一年,酝酿已久的慢行系统也迈向新阶段。成都公交集团公共自行车项目负责人唐兵告诉记者,高新区的公共自行车每月使用人次已超过3万。而今年9月的数据显示,金牛区已建成156个服务网点,投放自行车1500多辆,目前已基本实现三环内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全覆盖。

  此外,200公里健康绿道建设完成,中心城区21座人行天桥得以使用,都为慢行系统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

  “行”报告?智能交通引领新生活

  数字导读:新增450套电子眼,第二阶段600套也正加快协调;在三环路,27个辅道点位、21个主道点位已建立起视频采集系统。

  这一年,成都初步进入了智能交通管理时代。

  12月13日,成都市公交集团依托“物联网双频卡技术”的管理系统进行首次实地测试,“城市之舟”将在不久的未来拥有智能的“耳朵”和“眼睛”――将射频识别芯片装入公交卡,乘客上下车情况即时记录并传送至智能调度中心,为车辆调度和线路站点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这一年,成都市区首次出现了交通诱导屏,向市民指示道路的通畅与否;成都新增450套电子眼,规范机动车行驶效果明显。在三环路,主干道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1期工程已经完成,27个辅道点位、21个主道点位已建立起视频采集系统,可对违反规定行驶的机动车进行分类处理。

  智能交通正在不经意间改变成都生活。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下载“公交快信”客户端,“只要扫描公交站牌上的二维码,就能免费查询公交线路信息、车辆实时位置,甚至站点周边的餐饮娱乐信息。”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