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镇江市民就诊有望实现“一卡通”
近来,有多名市民向本报反映,去市区大医院看病时均需办一张就诊卡,如果卡丢了或复诊时忘了带,还需重新补办。由于各家医院的就诊卡不能通用,去不同医院看病就得办理并保存多张就诊卡,很不方便。就诊卡究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像医保卡一样在各医院通用?记者采访后了解到,目前,我市正完善卫生信息系统,明年市民就诊有望实现“一卡通”。
就诊卡,就诊“卡”在挂号窗口
在市区一家大医院的挂号窗口,忘了带就诊卡的王女士对必须花0.5元补办就诊卡很不理解。她告诉记者,平时不怎么来医院,经常找不到前一次办的就诊卡,到了挂号时再重复办理,感觉很是浪费。
黄先生身体不太好,经常要到不同医院看病,他的兜里就装了三四张就诊卡。为了避免重复办卡,他特意在家准备了一个盒子存放这些卡,“如果就诊卡能像医保卡一样在各家医院通用,那就方便多了。”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一院、江大附院、市三院、市四院、中医院等均推出了就诊卡,有的医院只向自费病人发放,有的则向所有患者发放,有的医院对就诊卡收费,有的是免费办理。
有不少患者不注意保管就诊卡,到医院一次就办一次卡。江大附院门诊部副主任严翎表示,门诊挂号病人中大约有近三分之一需要重新办卡,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给医院带来了麻烦。
就诊卡能发挥什么作用?
既然就诊卡让一些患者和医院均感觉不便,那医院为何纷纷推出就诊卡,就诊卡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记者从网上查询发现,就诊卡较早在外地一些大医院推广,其作用相当于一份电子病历,患者初诊时办理就诊卡后,在就诊、交费、取药和检查、拿报告的过程中均需使用就诊卡,到了复诊时医生凭卡可以了解患者的前期用药、检查和治疗情况,同时就诊卡也是患者的长期档案,保存所有的就诊信息,方便患者自己查询相关医疗信息。
记者走访市区使用就诊卡的多家医院发现,目前就诊卡的作用基本停留在挂号、收费、取药等环节,还不能发挥电子病历作用。即使是做得较好的医院,也只是在患者复诊时,医生能查询近一两个月的就诊记录,但还不包括影像检查报告。
今年9月份,市中医院开始启用新的信息系统,并推出了就诊卡。据中医院信息科科长刘敬介绍,使用就诊卡后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医院的就诊秩序,医生刷卡后能快速找到病人,收费、发药时也都非常方便。刘敬说,目前医院正在逐步完善就诊卡的功能,如果能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各家医院的就诊卡实现“一卡通”其实并不难。
就诊卡将被市民卡、健康卡取代
记者从江大附院、市四院、市三院了解到,各医院都期待全市能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让就诊卡实现“一卡通”。市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朱月兰则表示,目前正在完善全市的卫生信息系统,明年市民就诊将实现“一卡通”。
据朱月兰介绍,前不久,卫生部编制完成《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将整合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为城乡居民配备居民健康卡。健康卡的主要功能包括: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包括血型、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跨机构就医、新农合异地结算,满足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建设需要等。
“我市的健康卡将在现有医保卡和市民卡的基础上发放,有市民卡的患者继续使用市民卡,其中含有医保卡和健康卡的功能;没有市民卡的患者将先使用健康卡。不管用的是什么卡,都能在本市所有的医疗单位通用,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朱月兰表示,患者可以用健康卡调阅自己的健康诊疗信息,包括医生每日查房记录、会诊记录等,各家医疗单位则可以实现患者信息共享,包括病史、检查、用药、诊断等信息。
镇江作为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之一,正在建设卫生信息平台。据悉,目前已完成市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健康档案系统建设,预计年底前实现所有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医疗一体化建设,届时就诊信息将同时进入个人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