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寻找市场甜蜜点
近日,电信运营商Verizon“封杀”谷歌移动支付程序“谷歌钱包Google Wallet”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电信运营商与其他公司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同样在我国,2011年关于移动支付的报道也层出不穷,移动支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与大环境的发展不无关系,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已为移动支付发展奠定了终端、网络和应用基础。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累计净增10498.9万户,达到96399.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净增 6346.0万户,达到11051.1万户。在巨大蛋糕的吸引下,电信运营商、银联大规模进入移动支付市场,从而与第三方支付厂商形成三足鼎立局势。不过,目前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众多,且尚未形成主流的完整解决方案,市场仍待进一步激活。
该不该纠结于标准?
在几年前移动支付刚被业界探讨、NFC刚被业界熟识的时候,围绕标准的争论就一直未停息过。近期,有媒体说,在我国移动支付标准制定中,国际通行的13.56MHz方案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2.45GHz方案可能都将纳入行业标准,标准问题再一次被业界高度关注。
有一种观点认为 ,13.56MHz标准做移动支付有其优势,这些优势分别体现在技术上和市场上。从技术上来说,13.56MHz标准能够稳定地控制近场支付距离,能够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从市场上来说,金融、公交等主要行业已经采用和部署了支持13.56MHz标准的移动支付设备,因此13.56MHz标准的移动支付产品,更有利于被市场接受。
但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迎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13.56MHz主要应用于非接触式智能卡,如公交卡、门禁卡等,使用环境单一。而一旦置入手机,由于受到手机金属器件(如电池)的屏蔽影响,就需要专门更改手机设计,为其开辟一个独立空间,这与当前手机超薄化、小型化、多功能化(减少空间)的趋势不甚相容。而且更换手机带来的成本增加不言而喻,也对最终用户在手机个性化选择上增加了困难。2.45GHz作为国际通用频段,使用该频段的技术设备如 WiFi、Bluetooth远远多于13.56MHz的应用。而我国企业在距离控制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利用了2.45GHz可以穿越手机金属器件的物理性能,又可以与13.56MHz有相同的近场距离控制,在不更换手机的情况下,只需更换一个手机卡(包括SIM、SD等)即可实现手机现场支付。而一旦将该技术直接置入手机,也会因其技术的优势而不影响手机设计,从而使置入成本更低。“不同技术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及最佳使用环境,这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支付从卡片支付转换到手机为载体的支付,产业、应用升级导致技术升级换代,这是产业发展对技术进步的要求,谈不上标准之争。在2.45GHz手机支付技术尚未面市,即在没有所谓的标准之争之前,基于13.56MHz的手机支付技术已在全球推动了6、7年,并未被大规模应用,也多少能够体现一些局限性。”孙迎彤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到底标准如何统一?是否必须拼到“你死我活”?国家金卡办主任张琪就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并不一定是唯一的,中国市场这么大,应用的需求千变万幻,移动支付应用包罗万象,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的技术方案就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将来的标准特别是应用标准要根据应用市场的需求来选择。握奇数据电信产品线总监张楚也认为,市场是检验产品的标准,所谓的标准之争应该交给市场来判断。
当然,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并不是完全统一,有的甚至有多种尝试,如中国联通,试用方案就涉及RF-SIM(2.45GHz)、SIMpass(13.56MHz)、NFC(13.56MHz)。而芯片提供商的战略也主打差异化,提供的产品也涵盖两大标准,如大唐微电子就推出了基于嵌入式SE的移动NFC全终端、NFC-SD卡、SWP-SIM卡、双界面用户卡等面向不同服务对象的解决方案。
寻找市场甜蜜点
无论是 13.56MHz还是2.45GHz,均是指移动支付中无线通信的频段。在这些频段上,也会根据不同的利益主体,如银联、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衍生出不同的技术形态,如双界面定制终端卡、双界面天线卡、RF-SIM卡,eNFC和贴片卡等。也就是说,产业链庞大的移动支付,其标准问题远不止取13.56MHz舍2.45GHz那么简单。
今年年初,业内人士就对今年金融和电信合作寄予厚望,期待通过产业链充分合作,使更多的试用变为商用,从而激活整个市场。不过,时至年关,今年市场活跃度并没有年初那么高的预期,尽管行业间仍有合作,在不同区域仍然有数量可观的发卡数,但仍然多为试用,明年仍需要继续寻找激活市场的甜蜜点。
其实,移动支付含义很广,包括手机远程支付及手机近场(现场)支付。远程支付这几年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极其快速的发展。同样,在今年,远程支付覆盖的人群、应用的范围均取得很大发展。不过,近场支付市场却始终不温不火。“明年市场将依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各个参与方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发展各种类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张楚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对于明年的展望,孙迎彤则认为,世界范围内,移动支付由于技术及成本的因素,手机近场支付发展较为缓慢。因为无论是更换专用手机的NFC方案,还是不更换手机、但需更换手机卡的2.45G方案,均存在受理环境搭建与改造以及发展客户使用端的工作,当前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旦出现雪崩效应,市场就会迅速大规模发展起来。“移动支付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不同市场主体都在积极构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道路。如银联与一些银行和城市合作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电信运营商在校园和企业一卡通逐步深化,并相继成立支付或电子商务公司。实践中,在移动支付业务上,金融与电信融合的趋势也愈发明显。但在完善好受理环境以及客户大规模发展之前,手机现场支付还将囿于局部区域。”孙迎彤表示,“依靠市场力量,相对进展会慢,但也会很健康。而一旦达到移动支付的触发点,将是一个井喷的行业。何时能够触发,不知道,只是感到越来越近了,随时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