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 物联网时代即将起航
物联网时代即将起航。有消息称,在11月2日召开的2011年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相关人士透露,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并有望于近期发布。
11月3日,受此利好消息影响,资本市场中物联网概念股全线飘红,其中,中瑞思创开盘即冲上涨停,东信和平大涨6.31%,远望谷大涨5.73%。
不过,有专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称,“尽管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对于几乎还未起步的产业链来说,过分强调规模还为时尚早。”
引领产业革命
物联网一直是这两年来的热点,先前也曾多次传出物联网产业规划出台的消息。但当该产业规划最终得到确认时,外界还是一片激动。
有关部门初步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产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另外,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可达到5000多亿元的规模。
“规模效应定将显现。”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吕谋笃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未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不困难,因为多年前相关企业和部门就开始了先行先试的工作。
在吕谋笃看来,物联网概念具有产业革命的意义,尤其是,在西方分散经营难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中国应抓住这个机遇,由政府强势主导发展的模式将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尚在起步
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欧盟就提出了建立智能城市的设想。2009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具体计划,并且决定投入100亿至120亿欧元用于智能城市建设。而目前,欧盟已经挑选出大约30座城市作为建立智能城市的首批试点。然而,由于欧洲经济的整体低迷,至今物联产业的发展收益并不明显。
中国物联产业也处在起步阶段。不过,上海、无锡等城市已先行一步,在11月2日的2011年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介绍,上海物联网产业自2010年全面启动以来取得了较快发展,物联网企业数超过300家,年产值达到千亿元规模。
“现阶段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存在一定的泡沫。”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我也去无锡产业园区参观过。但可以看出,物联网整个的产业链并不完善,仍需时间去摸索,就像3G技术的行业统一标准早在2000年就通过,但直到2007、2008两年才开始应用在移动市场中一样。”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就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不排除有物联网建设项目是地方政府为拉动投资的短期需求,当前市场更应考虑建设之后的技术、管理成本等能否跟上。
行业标准“立命”
在项立刚看来,商机需建立在成熟的产业环境之上,中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完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保证有足够支撑产业发展的网络、服务体系;其次,要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这不仅能为相关产业打好基础,更是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前提。当务之急则是,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实现流畅的技术对接才能提高成本效益”。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行业标准在未来可见的物联网时代同样重要。在昨天召开的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会高级顾问周宝信强调,协会正在吸收大量来自各行各业的会员参与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当前,协会已完成“M2M技术业务的总技术要求”和“M2M应用的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下一步,将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绿色社区、安全生产监控等领域继续制定支持物联网健康发展的标准。
吕谋笃猜测,如能使国内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更将有助于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在国际上形成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