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运输业“十二五”规划纲要之智能交通
运输业“十二五”规划发布
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结合“十二五”期间行业面临的形势,对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具体部署。
重点突破综合运输体系
《纲要》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列为“十二五”期间现代交通运输业必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任务。
昨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丁俊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物流的基础,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还处于分割状态,因而将行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特别是加强与铁道部的联系是交通运输业必须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丁俊发指出,交通运输是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还存在技术性和体制性的问题,需要加大行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力度,国家各部门如交通运输部和铁道部也要加强协调,实现全国整体规划和空间布局一体化。
此外,《纲要》提出了包括构建便捷的客运服务网络、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提升货运组织化水平、服务现代物流发展等九项重点任务。
创新资金保障政策
《纲要》中提到:道路运输业应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丁俊发对此表示认同。在其看来,我国道路交通运输业欠债较多,铁路和公路的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在对基础设施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前提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行超前投资势在必行。
记者注意到,《纲要》对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已作出了明确规划:公路客运站场和综合客运枢纽方面,地级市至少拥有1个一级客运站,县及县级市基本拥有1个二级客运站。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约100个,其中,在36个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约40个集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物流园区和公路货运枢纽方面,要在全国196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共建设200个左右的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
在资金的筹集上,《纲要》指出,要创新资金保障政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对道路运输站场设施建设、道路运输节能减排、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补助;确保成品油消费税替代原客货运附加费部分70%以上用于道路运输发展,提高成品油消费税返还交通的增量部分对道路运输的投入比例;积极探索老旧营运车辆的技改补助政策;将农村客运补贴补助统一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积极开辟多元融资渠道,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道路运输业。
智能交通投资加速卫星导航、地图等产业受益
昨日发布的《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将“更安全”列为五大发展目标之首,要求全国基本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等四大类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此外,《规划纲要》还对道路运输领域的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根据《规划纲要》要求,“十二五”期间,危险品运输车辆、国际道路运输车辆、三类以上的班线和旅游客运车辆、应急保障车队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达到100%,重型载货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稳步提升。
实际上,早在今年二季度,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信部就已联合下发文件,规定“两客一危”车辆必须安装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要求明年1月1日起,对于没有按照规定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或未接入全国联网联控系统的运输车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将暂停营运车辆资格审验。
昨天发布的《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要建立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以省为基本单元,与交通战备运输保障相结合,构建国家应急运输保障车队,应急运输车队数量各省(区、市)不少于300辆。以地市为基本单元,分别组建地方道路客、货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地方应急运输车队数量客车不少于50辆、货车不少于100辆。并要求应急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监控设备安装率也要达到100%。
上海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江勇博士提出,卫星导航系统和车载信息服务广泛应用于道路运输业,本身就是一大进步。但要真正保障道路运输中的安全问题,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讲,不仅涉及车辆的定位与跟踪,路线的回放和监控管理等,还应包括对于车与车、车与环境之间、车与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通讯。借此产业发展契机,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大有作为。
《规划纲要》还要求加快基础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建设。根据此前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开展道路运输市场信用信息服务系统重大工程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货物甩挂运输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建设。
江勇表示,交通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对于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关注政府的产业导向、标准规划,更好地抓住对接产业示范工程的机会。
在推动运输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规划纲要》指出要引导货运企业建立车辆指挥调度、货物跟踪查询、订单处理及甩挂作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标签、智能化分拣、条形码技术等,提高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维修、租赁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
其中,RFID被认为是实现智能交通、车-路信息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中交协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史其信在此前召开的“2011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上透露,RFID在移动车辆的自动识别和管理上有广阔的应用市场,汽车移动物联网科技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并成为财政部与工信部在“物联网专项”中的重点推进项目。
华创证券分析师指出,《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关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的具体要求,将首先带动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安防监控等硬件设备提供商的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道路运输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民生的重要部分,特别是作为“车联网”落地的突破口,其建设经验对于相关技术应用到商用车等领域,并带动整个智能交通产业链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以此为契机,包括系统软件提供商、地理信息服务商在内的整个产业链都将受到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