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RFID技术:智慧图书馆的支撑

作者:RFID世界网收编
来源: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11-10-11 14:22:05
摘要: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图书馆主要应用于图书、期刊、磁带、微缩胶片等实体资源,实现非接触、一次多本的信息识别,从而简化借阅手续、图书清点、图书架位管理等繁杂、重复性的传统工作。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物联网”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已经成为引发以物流与流通领域为代表的诸多行业发展过程中新一轮革命性变革的“触发器”和“催化剂”,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技术之一,RFID在物联网建设初期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仅仅是条码替代品

  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图书馆主要应用于图书、期刊、磁带、微缩胶片等实体资源,实现非接触、一次多本的信息识别,从而简化借阅手续、图书清点、图书架位管理等繁杂、重复性的传统工作。

  近年来,虽然电子资源大幅度增加,但由于版权、读者阅读习惯等许多因素,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纸质资源仍将是图书馆最基础的资源体系,纸质馆藏资源的揭示、借阅、管理也将是图书馆非常重要的服务内容。

  目前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有两种:高频和超高频。


  这两种标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有优缺点,但与以往的条码系统相比,RFID技术的优势在于:

  1.实现自动借阅,增加图书的借阅量,降低手工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

  深圳图书馆新馆于2006年7月在全国率先采用RFID系统,读者到馆人数增加6~8倍,外借数量增加5~7倍,现在一年内读者大概在300万人次,一天大概有l万本书的借还量;

  2.在清查书目方面,提高馆藏书目的准确性;

  3.能简化文献加工,实现精确典藏;

  4.能够细化文献馆藏地址,实现文献定位导航。传统的文献定位只能精确到某个阅览室、某个专题文献库或者某个类目,而通过RFID技术,读者只要知道一本文献的位置信息,通过导引和指示,就可以精确到某个书架的某一层。

  5.增加可出借文献的类型(薄片的乐谱、图册、DVD等);

  6.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空间,实现自助式和24小时人性化、全天候服务。

  RFID技术把图书馆从“柜台”式服务转变为“超市”化服务,进一步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无障碍特点,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不仅如此,先进服务理念和馆藏管理模式也将逐步得到彰显。事实上利用RFID技术还能够对图书进行最准确的查重,了解图书的借阅频率、图书的复本情况,实时动态地获取和处理馆藏信息,为图书馆信息咨询、学科服务和采访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可见RFID技术对图书馆带来的进步已不能与“条码替代品”同日而语。

  革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非常注重自动化技术的建设,2010年国内首家推出一站式资源发现与获取平台——思源探索,使得图书馆资源的信息查询和获取变得日益便捷。然而图书采购和分类、图书借还、图书分拣、整架、图书的盘点等传统性工作,仍停留在原始的“人工”状态,它们占据图书馆管理的大部分人力和工作量。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技术的提高,便捷的信息获取与停滞不前的“人工”管理方式形成越来越大的反差,改变老式的纸制资源管理模式已成为现阶段图书馆发展急需突破的瓶颈。而RFID技术,将彻底改变这种“人工”方式,使得图书馆现有的自动化技术和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更广泛的应用,RFID的巨大潜能也将随着新应用的层出不穷而不断被释放出来,使图书馆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跨越成为可能。

  事实上,自2002年新加坡图书馆首家使用RFID技术以来,世界上已实现RFID管理的图书馆多达数百家,世界大型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国内已有67家图书馆使用RFID系统,其中公共图书馆占47家,高校馆占20家,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图书馆采用RFID系统。

  RFID与任何进入图书馆领域的新技术一样,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诸多问题。RFID目前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有:RFID高频电子标签容易被破坏、自助还书系统无法检验破损的图书RFID读写器的灵敏度问题、门禁系统报警灵敏度问题、RFID系统的安全隐患、多标签同时读写功能的改进等。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全球行业标准规范的统一、硬件及系统的逐步兼容,势必将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维护。

  使用RFID技术,如果仅仅只是解放一些简单的人力劳动,那还不足以让如此众多的图书馆重视该技术,RFID技术带给图书馆的将是全新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在图书馆日常业务管理、读者关系管理、服务创新和推广、辅助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进程中,RFID技术将成为有力的支撑。

  RFID技术:智慧图书馆的支撑

  在RFID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将逐步向“智慧图书馆”发展。图书馆的未来是以读者为中心的,面向知识服务的“智慧图书馆”,它具有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和高效的业务运营体制,能够得到最精确、最及时的信息,通过分析模型提供给决策者准确的策略,并对执行效果进行智能化评估。在智慧图书馆,RFID技术是最基本的支撑、最核心的技术,具体如下:

  1.为文献流通提供改进和创新方案通过RFID技术得到动态的借阅数据,分析借阅量和借阅策略的影响因素,为决策者提供文献流通的改进和创新方案,及时落实图书推荐和剔旧计划,提高信息资源流通的效率。

  2.RFID技术可以记录文献的利用历史、读者使用数据,根据累积的数据分析读者偏好,从而为合理的资源建设提供客观的决策,实现资源建设的动态管理;

  3.通过RFID提供的数据,分析不同读者、不同时期的信息需求趋势,进而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比如学科化书目的自动推送;

  4.在统一标准的RFID电子标签前提下,实现地域性资源共享;

  5在RFID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开发文献定位导航软件,以动画图示的方法显示文献定位的位置,不受专业化索书号和排架方式的局限,通过页面导航,直观、自助地查找到文献的物理存放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超越目前分类排架的局限性,进行灵活多样的排架,建设个性化图书区域;

  6.RFID技术可以提供大量有关读者及其需求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预测读者需求趋势,同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也可以预测图书馆新增服务项目是否受欢迎、受哪些读者欢迎。

  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及延伸,图书馆的服务将真正实现智能化,智慧图书馆的应用蓝图逐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期待着智慧图书馆的到来。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