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园区创新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撑腰”
采访张江集团总经理丁磊,这位从大企业走出来的园区“掌门人”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张江鼓励成功,宽容失败。”正因为此,张江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把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化为具体的金融产品;建立有效的坏账弥补机制,降低银行坏账风险和相应顾虑……这就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其实,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问题,各级管理部门也一直呼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便利。但是,说归说,做归做,不少中小企业还是抱怨发展中遭遇“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者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期待更多的机制创新。
位于张江集电港的可多(上海)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为品牌汽车维修提供软件和数据服务的小企业,创办3年不断做大,搬了5次“家”,一直靠自有资金发展。今年7月,当公司业务颇有起色之时,他们却不敢接订单。“项目前期需要大量调研,可是公司现金流有限,有时候连出差的人工费都支付不起,”总经理陈勇说。
困难之时,张江小额贷款公司抛出了“橄榄枝”,向他们提供了200万元的循环贷款额度。有了这,陈勇说他们的胆子一下子大了,敢招人、敢接单。中秋节刚过,踌躇满志的陈勇就带上技术人员出差到柳工机械调研……
近日,记者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蹲点调研,发现不仅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投资机构眼下也纷纷将眼光投向张江。就在上月底,张江集团与多家银行联手推出5大金融产品,探索以投资和贷款互动的模式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这是张江园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金融服务方面的重大突破。
订单换贷款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6000多家注册企业中80%以上是中小型企业,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知识产权。“科技型企业比传统企业更难接受传统资本市场的服务。”张江小贷公司总经理朱卫中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固定资产用以质押,中小科技型企业很难打动银行。在张江园区,每年都有10%的企业被淘汰。高科技企业虽然风险大,但机会更大。朱卫中说,张江小贷控制贷款风险的“法宝”就是走进企业了解其成长性。有时候,企业靠一张订单就能换来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的“第一桶金”。
成立于2004年的弥亚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留学生创办的企业,主要从事智能电网电表的芯片设计。自创立以来,公司几乎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先期的技术研发中。去年5月,当公司终于迎来了扩张发展的机遇——一张上千万的订单时,却发现手头拿不出第一批的备货费用。
一筹莫展之际,他们拿着订单找到了张江小贷。小贷公司立马到企业调研,看到了弥亚微作为全国5家国家电网指定芯片提供商之一的巨大发展潜力,很快就批准了300万元的贷款额度。靠着这笔贷款,弥亚微迅速周转了资金,顺利完成了这张1000多万元的订单,去年年底公司营业额一下子突破3000多万元,今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1.5亿元。
坏账也合理
据了解,张江小贷公司成立近3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亿元,客户近300家,坏账率不到5‰。张江小贷董事长林贤培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有勇气将钱借出去,是因为他们了解张江的企业;与银行不同的是,小贷公司还允许有一定的“合理坏账”存在。
“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需要试验田,”林贤培说,今年张江集团和金融机构推出了全新的金融科技产品“投贷宝”,这是一个帮助中小企业对接银行和风险投资机构的共享平台。“投贷宝”建立了一个坏账“风险池”,张江集团将部分盈利放入“风险池”中,借此对园区内中小企业的贷款作出“托底”承诺,降低银行坏账风险和相应的顾虑。据了解,首批汇入“风险池”的金额为1500万元。
打通资本路
除了“投贷宝”,张江集团还与工行、交行等银行合作推出“科技支行”、“未来星”、“启明星”、“科灵通”4款科技金融产品。在总额为400亿元的信贷支持中,工行上海市分行、交行上海市分行将向园区内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具备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80亿元融资支持。
“资本是创新的翅膀,是推动创新的最终力量。”张江集团总经理丁磊说,许多金融机构并不缺乏资金,而是缺乏通往中小型企业的渠道。既然银行原本的评价体系很难为了中小型企业改变,那么张江园区就来搭建一个嫁接平台,创新机制,打通这条资本之路。5大金融产品齐登场,将在张江汇聚起一股资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