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装备行业RFID标签应用推广受成本限制
作者:RFID世界网收录
来源:电子工程世界
日期:2011-08-18 07:58:02
摘要: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装备行业都面临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这些装备并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实力,消费者和企业无法承受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带来的成本压力。因此,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设备和技术有,却难以派上用场。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值得业界深思。
一位蒙牛冷链系统的负责人曾经说过:“有些公司研发的RFID系统确实好,如果每箱冰淇淋都安装,产品从出厂到物流再到经销商,可以做到全程监控,甚至还能解决最头疼的管理问题。但这种RFID太贵了,一箱冰淇淋才几块钱的利润,所以这种装备不适合蒙牛。”
其实,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装备行业都面临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这些装备并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实力,消费者和企业无法承受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带来的成本压力。因此,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设备和技术有,却难以派上用场。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值得业界深思。
“作为基础性的工具,各种装备对于冷链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不是装备具有多么先进的技术含量,而是要具备非常良好的适应性。”武汉翼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晓斌说。只有适应市场的装备,才能给冷链行业起到推动的作用。
冷链物流装备行业要做的,不是大量投资建设新设备,而是在现有基础上,使装备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不能让设备只开花不结果。
先进性≠适应性
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曙光冷库分公司总经理钟爱阳介绍说,从2008年到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建设冷库或冷链物流园区,而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国冷库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市场来说,需求的增加是逐步的,在这种一哄而上的情况下,会造成供和求的矛盾。尤其是在广东,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可能这两年设备供应商的日子会比较好过,冷库行业反而会出现比较难维持的局面。”
钟爱阳的话反映了我国投资商大量建造冷库,而实际的需求量没有投资商想像中的大。同样,在冷藏车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冷藏车和冷库,是冷链物流行业最重要的设备,所占的比例和投资都比较大。这两年,冷链是比较热门的行业,但是装备企业并没有感觉到这种热度。”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一位经理告诉记者,国内冷藏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并没有想像中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地增长。而且这几年,对市场的需求还有下滑的可能。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通货膨胀、对汽车购买融资渠道的限制、限行条例等,对汽车(包括冷藏车)的销量有不小的影响。从目前这个行业来说,冷藏车的销量并没有快速增长,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销量下降的趋势。
除了面临供求矛盾外,冷链物流装备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不适应性。钟爱阳说,很多客户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有一个平衡,即人力跟技术装备方面的平衡。采用先进的设备,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更愿意采用相对投资较低的设备。“随着经济和物流的发展,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一种发展方向,但现在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钟爱阳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的依赖于第一方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冷链物流技术,更多的动力是生产厂家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而生产企业需要给出比较高的价格,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够采用良好的温控系统和监控系统。而且,从长远的发展,物流企业也需要采用GPS等设备,才能够保证物流过程中良好的温度控制好记录。
“但在目前,食品价格占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有一些技术的应用还是一步一步的,否则物流企业难以承受成本的压力。”钟爱阳说。
而钟爱阳反映的这个问题,在冷链运输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冷藏运输,以保证食品的质量。但是,一些食品虽然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却并不一定适合冷藏运输。比如水产品。“水产品对于温度要求较高,但是对于湿度的要求同样较高。采用冷藏车运输,会容易造成水分流失。而采用冰块运输既能保证温度,又能保证其水分不流失。因此,让水产品冷链运输企业购买大量冷藏车是不现实的事情。”青岛阿依斯曼制冰机有限公司总经理独孤勇表示,很多近途的水产品运输,物流公司都喜欢采用普通厢式货车加冰块的运输模式。
设备投入的目标是经济回报
“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在这个方面,我们所有的研发、生产、服务、安装、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浙江盾安冷链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众说,技术投入和获取经济效益看似一对矛盾,但获取经济效益的前提又恰恰是技术投入。
顾众分析,大家都认为冷链是一个很好的业务,都在一窝蜂地介入。但势必会带来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所以在规划和建设这些硬件设备的同时,必须考虑几年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竞争。
首先是资本的问题。投资冷链物流设备需要大量投资,借贷到期后会面临大量的利息,在五年十年以后,企业能不能担负这个成本?一位专家曾向记者表示,冷链物流的前期投资成本非常大:冷库的投资是普通冷库的3倍、一台冷库用叉车的价格也是一台普通叉车的几倍,还有对温度有较大适应能力的货架、托盘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冷链物流的作业主体是食品,食品的质量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物流的复杂性也远远大于钢铁、IT等产品,因此需要一个高效的质量追溯系统。而追溯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设备、软件以及人力投入,这对企业的资金流是一个考验。“当然,高效的系统,并不一定是贵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非常关键。越高效的东西,越便宜,越可靠。”顾众说。
其次是能耗标准的问题。今后国家的能耗标准会越来越严,企业在筹划建设冷库的时候,必须考虑五年十年以后还能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设备商既要赚取利润,又要为库户提供赚取利润的空间,还要考虑到整个环境的发展变化。”顾众说。
而对于标准,开利公司的文琛博士则认为,我国冷链物流设备不仅仅是节能标准,制造、运营、管理等行业标准都严重缺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不仅要制定冷链物流行业的操作标准,还要对设备的各种标准进行规范。“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与世界上并无太大区别,也并不落后,关键是没有设备的建造和使用标准。”文琛说。
其实,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装备行业都面临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没有问题,出问题的是这些装备并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实力,消费者和企业无法承受这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带来的成本压力。因此,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设备和技术有,却难以派上用场。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值得业界深思。
“作为基础性的工具,各种装备对于冷链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不是装备具有多么先进的技术含量,而是要具备非常良好的适应性。”武汉翼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晓斌说。只有适应市场的装备,才能给冷链行业起到推动的作用。
冷链物流装备行业要做的,不是大量投资建设新设备,而是在现有基础上,使装备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不能让设备只开花不结果。
先进性≠适应性
深圳市粮食集团有限公司曙光冷库分公司总经理钟爱阳介绍说,从2008年到现在,国家大力扶持建设冷库或冷链物流园区,而且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国冷库容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作为市场来说,需求的增加是逐步的,在这种一哄而上的情况下,会造成供和求的矛盾。尤其是在广东,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可能这两年设备供应商的日子会比较好过,冷库行业反而会出现比较难维持的局面。”
钟爱阳的话反映了我国投资商大量建造冷库,而实际的需求量没有投资商想像中的大。同样,在冷藏车行业也面临这个问题。“冷藏车和冷库,是冷链物流行业最重要的设备,所占的比例和投资都比较大。这两年,冷链是比较热门的行业,但是装备企业并没有感觉到这种热度。”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一位经理告诉记者,国内冷藏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并没有想像中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快速地增长。而且这几年,对市场的需求还有下滑的可能。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通货膨胀、对汽车购买融资渠道的限制、限行条例等,对汽车(包括冷藏车)的销量有不小的影响。从目前这个行业来说,冷藏车的销量并没有快速增长,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销量下降的趋势。
除了面临供求矛盾外,冷链物流装备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是不适应性。钟爱阳说,很多客户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在成本和利润之间有一个平衡,即人力跟技术装备方面的平衡。采用先进的设备,一次性投入比较大,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一些企业更愿意采用相对投资较低的设备。“随着经济和物流的发展,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一种发展方向,但现在来说还有一定困难。”
钟爱阳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的依赖于第一方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冷链物流技术,更多的动力是生产厂家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而生产企业需要给出比较高的价格,第三方物流企业才能够采用良好的温控系统和监控系统。而且,从长远的发展,物流企业也需要采用GPS等设备,才能够保证物流过程中良好的温度控制好记录。
“但在目前,食品价格占主导作用的情况下,有一些技术的应用还是一步一步的,否则物流企业难以承受成本的压力。”钟爱阳说。
而钟爱阳反映的这个问题,在冷链运输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冷藏运输,以保证食品的质量。但是,一些食品虽然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却并不一定适合冷藏运输。比如水产品。“水产品对于温度要求较高,但是对于湿度的要求同样较高。采用冷藏车运输,会容易造成水分流失。而采用冰块运输既能保证温度,又能保证其水分不流失。因此,让水产品冷链运输企业购买大量冷藏车是不现实的事情。”青岛阿依斯曼制冰机有限公司总经理独孤勇表示,很多近途的水产品运输,物流公司都喜欢采用普通厢式货车加冰块的运输模式。
设备投入的目标是经济回报
“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在这个方面,我们所有的研发、生产、服务、安装、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浙江盾安冷链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众说,技术投入和获取经济效益看似一对矛盾,但获取经济效益的前提又恰恰是技术投入。
顾众分析,大家都认为冷链是一个很好的业务,都在一窝蜂地介入。但势必会带来一段时间以后,这个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所以在规划和建设这些硬件设备的同时,必须考虑几年以后会面临什么样的竞争。
首先是资本的问题。投资冷链物流设备需要大量投资,借贷到期后会面临大量的利息,在五年十年以后,企业能不能担负这个成本?一位专家曾向记者表示,冷链物流的前期投资成本非常大:冷库的投资是普通冷库的3倍、一台冷库用叉车的价格也是一台普通叉车的几倍,还有对温度有较大适应能力的货架、托盘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冷链物流的作业主体是食品,食品的质量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物流的复杂性也远远大于钢铁、IT等产品,因此需要一个高效的质量追溯系统。而追溯系统的建立,需要大量的设备、软件以及人力投入,这对企业的资金流是一个考验。“当然,高效的系统,并不一定是贵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非常关键。越高效的东西,越便宜,越可靠。”顾众说。
其次是能耗标准的问题。今后国家的能耗标准会越来越严,企业在筹划建设冷库的时候,必须考虑五年十年以后还能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设备商既要赚取利润,又要为库户提供赚取利润的空间,还要考虑到整个环境的发展变化。”顾众说。
而对于标准,开利公司的文琛博士则认为,我国冷链物流设备不仅仅是节能标准,制造、运营、管理等行业标准都严重缺失。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不仅要制定冷链物流行业的操作标准,还要对设备的各种标准进行规范。“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与世界上并无太大区别,也并不落后,关键是没有设备的建造和使用标准。”文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