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气瓶电子“身份证”有待推广
作者:顾定槐
来源:中国化工报
日期:2011-07-25 14:34:57
摘要: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应用考察和行业应用标准实施研讨会上,专家一致呼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危化气瓶电子标签(RFID)的应用和规范,确保气瓶充装前后检查和充装记录实现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所有危化气瓶在运输、仓储和使用中得到有效监控,大幅减少危化气瓶泄漏爆燃事故。
泄漏爆燃事故居高不下 安全监管面临三大障碍
近期天气高温炎热,化工化学事故呈高发态势,其中危化品气瓶泄漏、爆燃事故屡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应用考察和行业应用标准实施研讨会上,专家一致呼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危化气瓶电子标签(RFID)的应用和规范,确保气瓶充装前后检查和充装记录实现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所有危化气瓶在运输、仓储和使用中得到有效监控,大幅减少危化气瓶泄漏爆燃事故。
据全国气瓶普查结果,目前我国拥有包括民用液化石油气瓶、工业气瓶和车用气瓶等在内的各类危化品气瓶达1.4亿只,遍布在工厂、家庭、医院、实验室、出租车和其他公共场所。全国各类气瓶充装单位近1.4万家,各类气瓶检验站1500余家,瓶装燃气汽车加气站近1000家;涉及危化品气体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的相关企业和经营单位更是数以万计。近几年来我国危化气瓶事故一直居高不下。
有专家对气瓶事故的特点作了分析:国内危化气瓶事故数量在全国八大类特种设备事故总量中位居第三;从发生事故的气瓶种类看,液化石油气钢瓶居多;从发生事故的环节看,主要发生在充装、使用以及销售运输和车用气瓶安装环节;从事故发生的企业看,主要发生在个体私营中小企业。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强华说:“之所以频繁发生事故,除了企业和个人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外,主要是缺乏有效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撑,危化气瓶没有全信息的‘身份证’。”
目前,上海、重庆、四川、山东和宁夏等地相继开展了基于电子标签的气瓶安全监管,气瓶安全情况有所改观,但在全国范围的推动还任重道远。
专家介绍,上海市于2002年率先在乙炔气瓶管理上试用电子标签并取得成功,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将危化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至世博会举办前,全市400万气瓶全部采用电子标签标识进行管理。
电子标签的气瓶在线充装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已在上海液化石油气经营公司得到应用。该公司拥有100万个液化石油气瓶,实现了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全覆盖,成为国内首家将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物品溯源的企业。
开发该技术的主要单位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公司副董事长王家振介绍,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能杜绝非自有气瓶、超过检验周期或报废的气瓶流入充装环节,同时在充装前通过自动称重,计算出气瓶内的残液量并写入标签,为液化石油气瓶精确充装创造了条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气瓶,系统识别后不启动加气枪的加气功能,不予充装。该系统为每个危化气瓶给定唯一的、可认证的身份标识,实现对气瓶充装、储运、配送和使用的全程监控。
专家指出,当前,国内气瓶安全和充装质量管理有三大主要障碍:气瓶充装企业相互串瓶,导致气瓶安全管理失控;对超检验期限的气瓶不作识别,超检瓶仍被继续使用,其安全更加无从保证;对于液化石油气瓶,瓶内残液不作计量,无法实现对气瓶的精确充装。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大对气瓶充装站尤其是充装自有气瓶工作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大力推广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记者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监察局已出台关于电子标签在气体压力容器方面安全管理的政策导向性意见、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的三项行业标准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文峰表示,工信部于2010年底审定通过了危化品气瓶标识用电子标签通用技术行业标准。如果这一技术标准能够在全国推广,那么气瓶安全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孙国民建议,应依据标准建立对气瓶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产品生产许可认证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标签供应商努力降低气瓶电子标签的成本和售价,提高气瓶电子标签的耐用性;认识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的重要性,拓展气瓶电子标签的应用功能。
近期天气高温炎热,化工化学事故呈高发态势,其中危化品气瓶泄漏、爆燃事故屡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日前于上海召开的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应用考察和行业应用标准实施研讨会上,专家一致呼吁: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危化气瓶电子标签(RFID)的应用和规范,确保气瓶充装前后检查和充装记录实现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确保所有危化气瓶在运输、仓储和使用中得到有效监控,大幅减少危化气瓶泄漏爆燃事故。
据全国气瓶普查结果,目前我国拥有包括民用液化石油气瓶、工业气瓶和车用气瓶等在内的各类危化品气瓶达1.4亿只,遍布在工厂、家庭、医院、实验室、出租车和其他公共场所。全国各类气瓶充装单位近1.4万家,各类气瓶检验站1500余家,瓶装燃气汽车加气站近1000家;涉及危化品气体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的相关企业和经营单位更是数以万计。近几年来我国危化气瓶事故一直居高不下。
有专家对气瓶事故的特点作了分析:国内危化气瓶事故数量在全国八大类特种设备事故总量中位居第三;从发生事故的气瓶种类看,液化石油气钢瓶居多;从发生事故的环节看,主要发生在充装、使用以及销售运输和车用气瓶安装环节;从事故发生的企业看,主要发生在个体私营中小企业。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黄强华说:“之所以频繁发生事故,除了企业和个人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外,主要是缺乏有效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支撑,危化气瓶没有全信息的‘身份证’。”
目前,上海、重庆、四川、山东和宁夏等地相继开展了基于电子标签的气瓶安全监管,气瓶安全情况有所改观,但在全国范围的推动还任重道远。
专家介绍,上海市于2002年率先在乙炔气瓶管理上试用电子标签并取得成功,从2006年开始连续4年将危化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至世博会举办前,全市400万气瓶全部采用电子标签标识进行管理。
电子标签的气瓶在线充装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已在上海液化石油气经营公司得到应用。该公司拥有100万个液化石油气瓶,实现了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全覆盖,成为国内首家将RFID技术大规模应用于物品溯源的企业。
开发该技术的主要单位上海华申智能卡应用系统公司副董事长王家振介绍,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能杜绝非自有气瓶、超过检验周期或报废的气瓶流入充装环节,同时在充装前通过自动称重,计算出气瓶内的残液量并写入标签,为液化石油气瓶精确充装创造了条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气瓶,系统识别后不启动加气枪的加气功能,不予充装。该系统为每个危化气瓶给定唯一的、可认证的身份标识,实现对气瓶充装、储运、配送和使用的全程监控。
专家指出,当前,国内气瓶安全和充装质量管理有三大主要障碍:气瓶充装企业相互串瓶,导致气瓶安全管理失控;对超检验期限的气瓶不作识别,超检瓶仍被继续使用,其安全更加无从保证;对于液化石油气瓶,瓶内残液不作计量,无法实现对气瓶的精确充装。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大对气瓶充装站尤其是充装自有气瓶工作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大力推广电子标签等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记者了解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监察局已出台关于电子标签在气体压力容器方面安全管理的政策导向性意见、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的三项行业标准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文峰表示,工信部于2010年底审定通过了危化品气瓶标识用电子标签通用技术行业标准。如果这一技术标准能够在全国推广,那么气瓶安全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孙国民建议,应依据标准建立对气瓶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产品生产许可认证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标签供应商努力降低气瓶电子标签的成本和售价,提高气瓶电子标签的耐用性;认识气瓶电子标签应用的重要性,拓展气瓶电子标签的应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