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布局物联网 智能通道+能力开放应双管齐下
作者:王晶 李建宇
来源:通信世界周刊
日期:2011-07-11 09:59:06
摘要:面对当前存量市场饱和、增量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运营商遭遇到增量不增收、传统固话及语音业务大量流失、企业利润逐年下降等多重问题考验。如何寻找新蓝海是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物联网的发展无疑为运营商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面对当前存量市场饱和、增量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运营商遭遇到增量不增收、传统固话及语音业务大量流失、企业利润逐年下降等多重问题考验。如何寻找新蓝海是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物联网的发展无疑为运营商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在传统电信业务遭遇到前所未有发展瓶颈的现在,物联网一方面引发了运营商对各类业务的海量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运营商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低离网率、高ARPU值的用户资源。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运营商,都正在通过大量的物联网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改变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而我国运营商在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仍值得探讨。
统一管理协同机制待建立
目前,电信运营商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既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也正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运营商面临着统筹不够、重复投入、应用单一的挑战。当前由于物联网业务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多数业务处于系统分散、垂直交叉、可规模化复用能力较差的状态;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指导,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协同机制。这样一来,没有标准化的通信模块,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终端可集成度就相对较差,成本偏高;且缺少端对端的支撑能力,物联网业务开发周期较长,安全可靠性也就较差。
网络及平台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服务于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M2M业务和流量小规模阶段。在这一阶段,基于现有网络即可支持M2M业务部署。运营商可通过搭建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向客户提供更可靠的通信能力,以及对通信及终端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恢复功能,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实现智能通道业务模式。
第二,M2M业务和流量达到一定规模阶段。这一阶段时终端和网络、网络和应用已经较好融合,可以基于统一平台较大规模部署M2M业务,之前培养的传感网也可以和现有通信网络进行较好的无缝连接。这时需要运营商根据物联网业务的通信特征对核心网网元进行优化,同时引入物联网接入网关,解决海量物联网终端标识、计费、用户管理等问题,并优化每个M2M终端使用的空中资源,降低M2M网络运营成本。不仅如此,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的能力也需要增强,可通过汇聚电信能力、计费能力、网络能力、互联网能力、行业能力等,开放API给客户及应用集成商,实现“智能通道+能力开放”业务模式。
第三,M2M业务和流量大规模阶段。这一阶段终端、网络及业务平台已经完全融合,可以实现大规模M2M业务统一部署,此时的网络覆盖充分,无处不在的泛在网业务可以基于任何一种方式接入。
终端发展策略。电信运营商应该积极研制物联网终端的相关规范以及定制中间件使终端标准化。具体而言,运营商应致力于终端及模卡一体化的研究,建立RFID应用终端体系,发展嵌入式SIM卡终端使终端规模化以达到低成本,此外,还可建立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电子标签识别应用终端体系,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电子标签技术解决方案使终端智能化。
标准发展策略。运营商应紧紧围绕影响标准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政策、制造和研发能力四个因素参与,并推动物联网标准向系统化、规范化迈进。
在物联网初期阶段,即物联网需求不太明确、关键技术尚未成熟的时期,运营商需要梳理出适合的业务以驱动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对感知和延伸各种技术和业务应用进行研究和标准化。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和标准,保证小范围内物物互联业务开展的需要,并增强现有网络和设备能力将是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物联网后期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多技术、多网络、多业务的融合和协同。目前,如网络资源虚拟化、环境感知、异构网络融合等网络层技术在此阶段将得到普遍应用。在笔者看来,各种支持跨行业应用和协同的应用中间件以及业务支撑平台技术应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物联网行业应用在不断升温,但成熟的完整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同时,成熟的市场也未出现。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各种物联网应用依然是一个个“烟囱”和信息孤岛,而具体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实施,仍旧需要实施方的努力以及各地政府和产业界的培育。
案例:国内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应用实践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应用上的布局虽然起步略晚于欧美日韩,但其涉足的行业比较广泛,用户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各具发展特色。
中国移动:目前以纯通道产品为主
中国移动按照“结合移动优势,选择物联网关键要素为基础,以应用拉动为龙头,发展物联网市场,树立话语权”的战略发展思路,从2005年开始制订M2M终端和平台的物联网管理协议标准(WMMP)。
由于各种接入到网络中的终端和行业服务器均处于分散、孤立无监管状态,无法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管理,也无法评估设备对网络带来的冲击。同时,由于众多业务应用系统要求后台支撑系统支持不同协议及协议的更改,这对后台支撑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运营商对于物联网关键领域、重点应用认识不清晰。虽然国内各电信运营商紧跟物联网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需要,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由于物联网关键领域应用选择较多,重点应用及商业模式仍不清晰,依旧没有形成核心应用及产品,这就导致运营商不能为聚类应用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难以推动物联网业务在行业、公众等领域的规模化发展。
再次,当前物联网领域科研、生产、销售各环节脱节。物联网业务发展包括需求提出、需求分析、制定规划、制定计划、研发测试、应用推广、成果评估等众多环节,其中涉及市场、研发、建设、销售、运维等各相关部门,目前这些环节尚不能有机组合在一起,故需要运营商在整个物联网业务发展组织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市场、研发和应用推广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四大策略应对挑战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运营商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把统一业务支撑平台的研发和建设作为开展物联网业务的核心战略;制定平台相关标准规范协议,实现物联网终端和应用的统一管理和有效信息互通;研发标准化的终端通信模块,实现物联网终端的统一接入,减低成本;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推动物联网业务在行业、公众等领域的规模化发展。而针对以上挑战,笔者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予以应对。
业务发展策略。根据用户的需求、市场潜在规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电信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发展也会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萌芽期主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应以透明通道模式为主;在成长期行业应用占主导地位,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应以“智能通道+能力开放”模式为主;而在成熟期,大部分行业市场仍以“智能通道+能力开放”业务模式为主,运营商应针对门槛较低且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采用自主运营模式,对公众市场则采用自主端到端模式。
中国移动在二维码、RFID、LBS、GPS、开关机信息等物联网基础能力方面已发现并掌握了关键要素,并且已完成第一产业农业相关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包括动物溯源、温室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等;完成第二产业工业领域的物联网业务应用开发,包括工业监控、视频监控、企业安防等;完成第三产业各类服务产业物联网业务应用开发,包括车务通、物流通、远程医疗、校讯通、智能家居等。截至2010年底,其终端数达到700万,年均增长60%以上,大部分是纯通道产品。
中国电信:“推”“拉”结合
中国电信的战略发展思路坚持“立足网络优势,上下延伸服务”原则,采用“拉”字诀与“推”字诀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电信针对物联网发展带来的商业模式、服务转型、网络条件、应用环境以及组织架构各方面挑战,重点开展在ICT技术能力、星云研发计划、标准化能力方面的工作,同时打造重点产品,包括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等。
以此为基础中国电信在2010年初重点研发物联网系列产品,一次性发布了11款已经开发完成的产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司法、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校园、智能文博以及M2M平台。在“2010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又展示了已投入商用的26项物联网应用,涉及农业、交通、水利、环保、医疗等10多个行业。
中国联通:国际漫游信息交换优势显著
中国联通的战略发展思路是“坚持3G领先”,即将那些和移动通信结合度高、对移动通信带动作用大的领域设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联通重点在数字交通、数字城市、智能电网、医疗、工业生产制造、公众客户服务、电信企业管理、金融、能源、数字农业等11个领域进行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在汽车信息化、家庭安防、环保监控、移动执法等领域目前都有了商用的业务。手握WCDMA网络,中国联通已经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3G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服务。随着国际化合作的加强,这必将使中国联通在物联网的国际漫游信息交换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目前联通已经在全国建设11万个基站,实现了对全国335个城市的3G网络覆盖。同时,中国联通也与无锡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政企联手,共同促进WCDMA与物联网的融合,加快物联网建设和传感产业的发展。
在传统电信业务遭遇到前所未有发展瓶颈的现在,物联网一方面引发了运营商对各类业务的海量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运营商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低离网率、高ARPU值的用户资源。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运营商,都正在通过大量的物联网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改变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而我国运营商在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仍值得探讨。
统一管理协同机制待建立
目前,电信运营商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既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也正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运营商面临着统筹不够、重复投入、应用单一的挑战。当前由于物联网业务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多数业务处于系统分散、垂直交叉、可规模化复用能力较差的状态;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指导,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协同机制。这样一来,没有标准化的通信模块,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终端可集成度就相对较差,成本偏高;且缺少端对端的支撑能力,物联网业务开发周期较长,安全可靠性也就较差。
网络及平台发展策略。这一策略服务于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M2M业务和流量小规模阶段。在这一阶段,基于现有网络即可支持M2M业务部署。运营商可通过搭建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向客户提供更可靠的通信能力,以及对通信及终端故障的快速定位和恢复功能,为用户带来新的价值,实现智能通道业务模式。
第二,M2M业务和流量达到一定规模阶段。这一阶段时终端和网络、网络和应用已经较好融合,可以基于统一平台较大规模部署M2M业务,之前培养的传感网也可以和现有通信网络进行较好的无缝连接。这时需要运营商根据物联网业务的通信特征对核心网网元进行优化,同时引入物联网接入网关,解决海量物联网终端标识、计费、用户管理等问题,并优化每个M2M终端使用的空中资源,降低M2M网络运营成本。不仅如此,物联网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的能力也需要增强,可通过汇聚电信能力、计费能力、网络能力、互联网能力、行业能力等,开放API给客户及应用集成商,实现“智能通道+能力开放”业务模式。
第三,M2M业务和流量大规模阶段。这一阶段终端、网络及业务平台已经完全融合,可以实现大规模M2M业务统一部署,此时的网络覆盖充分,无处不在的泛在网业务可以基于任何一种方式接入。
终端发展策略。电信运营商应该积极研制物联网终端的相关规范以及定制中间件使终端标准化。具体而言,运营商应致力于终端及模卡一体化的研究,建立RFID应用终端体系,发展嵌入式SIM卡终端使终端规模化以达到低成本,此外,还可建立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电子标签识别应用终端体系,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接触电子标签技术解决方案使终端智能化。
标准发展策略。运营商应紧紧围绕影响标准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政策、制造和研发能力四个因素参与,并推动物联网标准向系统化、规范化迈进。
在物联网初期阶段,即物联网需求不太明确、关键技术尚未成熟的时期,运营商需要梳理出适合的业务以驱动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对感知和延伸各种技术和业务应用进行研究和标准化。因此,根据现有技术和标准,保证小范围内物物互联业务开展的需要,并增强现有网络和设备能力将是此阶段的工作重点。
物联网后期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多技术、多网络、多业务的融合和协同。目前,如网络资源虚拟化、环境感知、异构网络融合等网络层技术在此阶段将得到普遍应用。在笔者看来,各种支持跨行业应用和协同的应用中间件以及业务支撑平台技术应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物联网行业应用在不断升温,但成熟的完整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同时,成熟的市场也未出现。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各种物联网应用依然是一个个“烟囱”和信息孤岛,而具体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实施,仍旧需要实施方的努力以及各地政府和产业界的培育。
案例:国内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应用实践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应用上的布局虽然起步略晚于欧美日韩,但其涉足的行业比较广泛,用户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各具发展特色。
中国移动:目前以纯通道产品为主
中国移动按照“结合移动优势,选择物联网关键要素为基础,以应用拉动为龙头,发展物联网市场,树立话语权”的战略发展思路,从2005年开始制订M2M终端和平台的物联网管理协议标准(WMMP)。
由于各种接入到网络中的终端和行业服务器均处于分散、孤立无监管状态,无法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管理,也无法评估设备对网络带来的冲击。同时,由于众多业务应用系统要求后台支撑系统支持不同协议及协议的更改,这对后台支撑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运营商对于物联网关键领域、重点应用认识不清晰。虽然国内各电信运营商紧跟物联网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需要,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由于物联网关键领域应用选择较多,重点应用及商业模式仍不清晰,依旧没有形成核心应用及产品,这就导致运营商不能为聚类应用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难以推动物联网业务在行业、公众等领域的规模化发展。
再次,当前物联网领域科研、生产、销售各环节脱节。物联网业务发展包括需求提出、需求分析、制定规划、制定计划、研发测试、应用推广、成果评估等众多环节,其中涉及市场、研发、建设、销售、运维等各相关部门,目前这些环节尚不能有机组合在一起,故需要运营商在整个物联网业务发展组织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市场、研发和应用推广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四大策略应对挑战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运营商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把统一业务支撑平台的研发和建设作为开展物联网业务的核心战略;制定平台相关标准规范协议,实现物联网终端和应用的统一管理和有效信息互通;研发标准化的终端通信模块,实现物联网终端的统一接入,减低成本;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推动物联网业务在行业、公众等领域的规模化发展。而针对以上挑战,笔者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予以应对。
业务发展策略。根据用户的需求、市场潜在规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电信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发展也会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萌芽期主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应以透明通道模式为主;在成长期行业应用占主导地位,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应以“智能通道+能力开放”模式为主;而在成熟期,大部分行业市场仍以“智能通道+能力开放”业务模式为主,运营商应针对门槛较低且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采用自主运营模式,对公众市场则采用自主端到端模式。
中国移动在二维码、RFID、LBS、GPS、开关机信息等物联网基础能力方面已发现并掌握了关键要素,并且已完成第一产业农业相关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包括动物溯源、温室监控、森林防火监控等;完成第二产业工业领域的物联网业务应用开发,包括工业监控、视频监控、企业安防等;完成第三产业各类服务产业物联网业务应用开发,包括车务通、物流通、远程医疗、校讯通、智能家居等。截至2010年底,其终端数达到700万,年均增长60%以上,大部分是纯通道产品。
中国电信:“推”“拉”结合
中国电信的战略发展思路坚持“立足网络优势,上下延伸服务”原则,采用“拉”字诀与“推”字诀相结合的方式。中国电信针对物联网发展带来的商业模式、服务转型、网络条件、应用环境以及组织架构各方面挑战,重点开展在ICT技术能力、星云研发计划、标准化能力方面的工作,同时打造重点产品,包括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等。
以此为基础中国电信在2010年初重点研发物联网系列产品,一次性发布了11款已经开发完成的产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司法、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校园、智能文博以及M2M平台。在“2010物联网应用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又展示了已投入商用的26项物联网应用,涉及农业、交通、水利、环保、医疗等10多个行业。
中国联通:国际漫游信息交换优势显著
中国联通的战略发展思路是“坚持3G领先”,即将那些和移动通信结合度高、对移动通信带动作用大的领域设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国联通重点在数字交通、数字城市、智能电网、医疗、工业生产制造、公众客户服务、电信企业管理、金融、能源、数字农业等11个领域进行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在汽车信息化、家庭安防、环保监控、移动执法等领域目前都有了商用的业务。手握WCDMA网络,中国联通已经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个3G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服务。随着国际化合作的加强,这必将使中国联通在物联网的国际漫游信息交换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目前联通已经在全国建设11万个基站,实现了对全国335个城市的3G网络覆盖。同时,中国联通也与无锡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政企联手,共同促进WCDMA与物联网的融合,加快物联网建设和传感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