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破局智慧城市 开启物联技术应用时代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千家网
日期:2011-07-29 09:19:17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公共设施、生态环境、资源供给、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构建“智慧城市”成为主流思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公共设施、生态环境、资源供给、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构建“智慧城市”成为主流思想。
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建设“智慧城市”的梦想貌似有了落脚点,但“智慧城市”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所牵扯的产品、技术、机构从哪里开始?谁来破局?成为核心问题。
据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执行官曹国辉表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即同一事物的体与用的关系,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并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同时,智慧城市涵盖着安全城市、便捷城市、健康城市、高效城市四大核心内容。
那么,安防是否可以为“智慧城市”破局?能否扛起“智慧城市”的大旗呢?
近日,“贝尔信智慧天津高峰会”期间来自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与安防企业和系统集成商近500人共同就“智能安防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进行详细的研讨。
智慧城市驱动GDP3.5倍速增长 安防早已率先步入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所长姚建铨博士介绍,物联网初步定义为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由于物联网拥有自身独特的技术和产业特征,具有创新性强、产业链条长、幅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基本特点,进而被喻为本世纪IT产业新的科技革命。我国也在“十二五”期间将其纳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此,温家宝总理就曾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我国需要以物联网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借助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实现经济发展的再一次腾飞。
姚建铨指出,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比“数字城市”更明确、具体的定义和规范,可以说物联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智慧城市,其中物联网只是一种手段。
据悉,通过对世界40个城市信息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得出结论显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无疑会大大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人均GDP。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增加3.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以示范性质居多,应用行业已经扩展到电力、交通、环保、安防、物流、医疗、家居等领域,新的应用模式日趋成熟。例如,在安防领域,防入侵、视频监控以及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医疗领域,面向病房、手术室、保健室等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正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智能楼宇、路灯监控、动物溯源、环境监测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安防、电力、交通位居前列,其中,物联网在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市场份额为43%,规模近900亿元。电力和交通行业分别为300亿元和190亿元。
由此可见,安防产业早已不知不觉地率先步入了物联及智慧时代了。
对此,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姜德峰表示,智慧城市的物质是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在全球已全面展开,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东等地区均从不同程度开始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国内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已从2010年已全面展开,且建设步伐迅速,如宁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其中,宁波市政府拿出了1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撬动其它社会资金近百亿元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包括:智慧校园、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方面。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于峰崎表示,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将成为物联网中的两大关键核心技术,并将得以广泛应用。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楼宇、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森林火灾监控、智能电网、智能停车场、门禁系统等诸多领域。
物联网发展我国与国际同步
目前,我国物联网与国际基本同步,处于发展初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20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RFID)产业相对成熟,市场规模105.3亿元;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初步建立,全国有1688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有较强的专利实力和竞争优势。拥有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移动机器对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M2M市场之一。
在物联网技术方面,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果。在超高频RFID、通讯技术以及各类新型传感器等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2010年,我国发布了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自主研发的LTE也已通过全球20多个地区的验证。
与此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建设“智慧城市”的梦想貌似有了落脚点,但“智慧城市”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所牵扯的产品、技术、机构从哪里开始?谁来破局?成为核心问题。
据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战略执行官曹国辉表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即同一事物的体与用的关系,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与应用的完美结合,并将充分发挥系统的精确预测、科学决策、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同时,智慧城市涵盖着安全城市、便捷城市、健康城市、高效城市四大核心内容。
那么,安防是否可以为“智慧城市”破局?能否扛起“智慧城市”的大旗呢?
近日,“贝尔信智慧天津高峰会”期间来自智慧城市及物联网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与安防企业和系统集成商近500人共同就“智能安防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题进行详细的研讨。
智慧城市驱动GDP3.5倍速增长 安防早已率先步入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激光与光电子研究所所长姚建铨博士介绍,物联网初步定义为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除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由于物联网拥有自身独特的技术和产业特征,具有创新性强、产业链条长、幅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基本特点,进而被喻为本世纪IT产业新的科技革命。我国也在“十二五”期间将其纳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对此,温家宝总理就曾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我国需要以物联网的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借助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实现经济发展的再一次腾飞。
姚建铨指出,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比“数字城市”更明确、具体的定义和规范,可以说物联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智慧城市,其中物联网只是一种手段。
据悉,通过对世界40个城市信息化水平与人均GDP的关系得出结论显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无疑会大大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人均GDP。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达到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增加3.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以示范性质居多,应用行业已经扩展到电力、交通、环保、安防、物流、医疗、家居等领域,新的应用模式日趋成熟。例如,在安防领域,防入侵、视频监控以及智能家居等细分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医疗领域,面向病房、手术室、保健室等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产品及解决方案正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智能楼宇、路灯监控、动物溯源、环境监测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显示,安防、电力、交通位居前列,其中,物联网在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市场份额为43%,规模近900亿元。电力和交通行业分别为300亿元和190亿元。
由此可见,安防产业早已不知不觉地率先步入了物联及智慧时代了。
对此,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姜德峰表示,智慧城市的物质是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实践在全球已全面展开,美国、欧盟、韩国、日本、新加坡及中东等地区均从不同程度开始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国内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已从2010年已全面展开,且建设步伐迅速,如宁波、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株洲、佛山等。其中,宁波市政府拿出了1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撬动其它社会资金近百亿元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包括:智慧校园、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等方面。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于峰崎表示,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将成为物联网中的两大关键核心技术,并将得以广泛应用。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广泛应用于智能楼宇、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森林火灾监控、智能电网、智能停车场、门禁系统等诸多领域。
物联网发展我国与国际同步
目前,我国物联网与国际基本同步,处于发展初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20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RFID)产业相对成熟,市场规模105.3亿元;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初步建立,全国有1688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有较强的专利实力和竞争优势。拥有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移动机器对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M2M市场之一。
在物联网技术方面,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已取得初步成果。在超高频RFID、通讯技术以及各类新型传感器等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的突破性进展。2010年,我国发布了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自主研发的LTE也已通过全球20多个地区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