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渐热 分散化阻碍行业规模成长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网
日期:2011-06-29 15:11:57
摘要:标准缺失会导致规模经济不够,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关键核心技术更是有待突破,现有传感器的成本较高还不能满足交通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车联网
电信运营商热炒车联网
与上下游厂商、服务商合作,建立车联网生态系统,才能使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近日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宇通客车公司等合作伙伴共推“安节通”车联网,这无疑也是受业内关注的“大事件”。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指出,“安节通”的成功推出将使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推进具有了更大的示范意义。据悉,“安节通”拥有安全管理、油耗管理、车辆管理、维保管理、故障管理等多种功能。
6月17日,中国电信携手华为推出了LGA(触点阵列封装)EVDO车载模块MC509,该模块具备轻、薄、小等特点,拥有良好的抗震性,非常适合车载移动环境,有利于促进车载行业的导入集成和大规模生产。据了解,中国电信已与通用、丰田、北骑、比亚迪等厂商建立合作,为车厂提供CDMA通信通道,和安吉星、G-BOOK成功合作。通过视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车辆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在我国居前十位的汽车厂商当中,中国联通已经与其中的7家签署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在2010年北京汽车展期间,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共推的荣威350等轿车被称为国内第一款3G概念车。此外,中国联通还与上海大众合作,提供贯穿销售全过程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吕全军眼里,电信运营商拥有突出的优势,可以搭建车联网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移动互联网的综合信息和应用平台、最基础的移动网络的支持平台。“与上下游的厂商、服务商进行合作,建立多种业务合作模式,建立车联网的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加快整个车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吕全军说。
市场前景看好 瓶颈有待突破
从2010年开始,车联网市场正在以每年20%~60%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态势将持续5~10年。
“到2020年通过车联网控制的车辆规模可能达到2个亿。”吕全军作出了这样的预测。“从2010年1月起,未来10年将是国内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由此形成的市场规模大约在2000亿元,相关产品带来的利润总额约为200亿元。”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玉峰也在近日向媒体表示,“从2010年开始,车联网市场正在以每年20%~60%的速度增长,而这一增长态势将至少持续5~10年。”
和赵玉峰持同样乐观的还有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公路交通显而易见是以车为主,连接到网络中,通过信息搜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互联网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环保、舒适的驾驶体验。可以说车联网是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李安民表示。据介绍,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交通项目数达825个,市场规模达76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21个,市场规模23.5亿元,同比增长32.8%,比2010年平均增长率高一倍。
不过,李安民也指出了车联网发展目前遇到了种种困难。他认为,国内车联网产业链有待扶持和整合,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缺乏统一的标准。“标准缺失会导致规模经济不够,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关键核心技术更是有待突破,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抢占,现有传感器的成本较高还不能满足交通方面的要求。行业数据中心尚未广泛创建,影响智能交通深入应用。目前的示范点运用呈点状分布,规模效应未能体现,示范效应还不明显。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也只是部分形成,其出行用户的满意度较低。”李安民说。
在李安民看来,要使车联网行业蓬勃发展,首先要市场驱动,要更加注重服务及用户体验。目前,从国际进展看,车联网强调以人为本,最终落在服务上,要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设备上都能得到准确的交通信息,包括用户关心的重点,比如拥堵信息排名、停车场信息、地图信息、导航服务、交通堵塞动态信息等。其次是政府引领,通过整体战略规划推动各行业的紧密协作,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规模。“目前产业发展以政府管理部门的应用导向为主、以项目建设为主的需求模式,造成地方性、区域性企业较多,规模企业数量比较少,示范效应不够明显,应该点面结合,形成应用体系,形成规模效应。”李安民指出。
与上下游厂商、服务商合作,建立车联网生态系统,才能使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近日中国移动与诺基亚西门子公司、宇通客车公司等合作伙伴共推“安节通”车联网,这无疑也是受业内关注的“大事件”。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指出,“安节通”的成功推出将使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推进具有了更大的示范意义。据悉,“安节通”拥有安全管理、油耗管理、车辆管理、维保管理、故障管理等多种功能。
6月17日,中国电信携手华为推出了LGA(触点阵列封装)EVDO车载模块MC509,该模块具备轻、薄、小等特点,拥有良好的抗震性,非常适合车载移动环境,有利于促进车载行业的导入集成和大规模生产。据了解,中国电信已与通用、丰田、北骑、比亚迪等厂商建立合作,为车厂提供CDMA通信通道,和安吉星、G-BOOK成功合作。通过视频与传感器技术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车辆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在我国居前十位的汽车厂商当中,中国联通已经与其中的7家签署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在2010年北京汽车展期间,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共推的荣威350等轿车被称为国内第一款3G概念车。此外,中国联通还与上海大众合作,提供贯穿销售全过程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移动上海分公司集团客户部副总经理吕全军眼里,电信运营商拥有突出的优势,可以搭建车联网的综合业务支撑平台、移动互联网的综合信息和应用平台、最基础的移动网络的支持平台。“与上下游的厂商、服务商进行合作,建立多种业务合作模式,建立车联网的生态系统,才有可能加快整个车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吕全军说。
市场前景看好 瓶颈有待突破
从2010年开始,车联网市场正在以每年20%~60%的速度增长,这一增长态势将持续5~10年。
“到2020年通过车联网控制的车辆规模可能达到2个亿。”吕全军作出了这样的预测。“从2010年1月起,未来10年将是国内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由此形成的市场规模大约在2000亿元,相关产品带来的利润总额约为200亿元。”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玉峰也在近日向媒体表示,“从2010年开始,车联网市场正在以每年20%~60%的速度增长,而这一增长态势将至少持续5~10年。”
和赵玉峰持同样乐观的还有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公路交通显而易见是以车为主,连接到网络中,通过信息搜集、处理并共享大量信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互联网之间互相连接,形成环保、舒适的驾驶体验。可以说车联网是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李安民表示。据介绍,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交通项目数达825个,市场规模达76亿元。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项目数量621个,市场规模23.5亿元,同比增长32.8%,比2010年平均增长率高一倍。
不过,李安民也指出了车联网发展目前遇到了种种困难。他认为,国内车联网产业链有待扶持和整合,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缺乏统一的标准。“标准缺失会导致规模经济不够,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关键核心技术更是有待突破,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抢占,现有传感器的成本较高还不能满足交通方面的要求。行业数据中心尚未广泛创建,影响智能交通深入应用。目前的示范点运用呈点状分布,规模效应未能体现,示范效应还不明显。智能交通产品和服务也只是部分形成,其出行用户的满意度较低。”李安民说。
在李安民看来,要使车联网行业蓬勃发展,首先要市场驱动,要更加注重服务及用户体验。目前,从国际进展看,车联网强调以人为本,最终落在服务上,要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设备上都能得到准确的交通信息,包括用户关心的重点,比如拥堵信息排名、停车场信息、地图信息、导航服务、交通堵塞动态信息等。其次是政府引领,通过整体战略规划推动各行业的紧密协作,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规模。“目前产业发展以政府管理部门的应用导向为主、以项目建设为主的需求模式,造成地方性、区域性企业较多,规模企业数量比较少,示范效应不够明显,应该点面结合,形成应用体系,形成规模效应。”李安民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