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清和他的卡片王国
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快速的工作节奏,这样的忙碌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种享受。看他这样毫不怠慢的投入其中,我似乎明白:他驰骋在卡片界的制胜法宝是什么了。
捷德万达的安保工作做的相当严密,费了些许周折才总算见到了传说中掌管产品技术的张总。这位身处总产值超过3亿的合资公司最‘核心’领域的总工程师、业内屈指可数的知名专家,比想象中少了份严肃却更多了份严谨。
半路出家的专业人
张总是地道的武汉人,1994年在捷德万达金卡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他也跟着把“窝”挪到了捷德万达。原本我是一门心思的想挖掘这位‘开国元勋’的奋斗经历,张总却笑着摆摆手谦虚的说:“我是半路出家,之前也不是学的这个专业,就我个人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写的。”说起挪“窝”,该公司一位资深管理者说,还是时任黄石市一位副市长从金卡工程朝阳产业的大局出发,硬是从另一个重点企业给调出来的。当时,领导看中的是他对工作的责任、新事物的钻研和难得的外语能力。十多年过去了,张总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和中外同事们的期盼,以一份优异的答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有人说,一个人在其行业和领域里面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基本上是可以窥察到其人物性格和特点的。张总的语速很快,有一种风风火火的个性,他希望事情可以在自己的规划和控制范围之内以迅捷而有效的速度完成;同时,他又在工作质量和精度上自我要求甚高,挖空心思的要让这些小小的卡片在工艺设计、产品技术、科技含量上得以最大限度的完美展现和寻求新的突破。
全国银行卡30%的市场份额,2亿张的年产量,7项项目专利,当张总很平静的报出这些惊人的数字时,我有些不太信,就赶忙翻包里的银行卡出来求证。他接过卡仅仅只是扫了两眼:“呃,这张是北京产的,这张是江苏的,这张是我们的,这张也是……”正当我傻眼于张总厉害的眼力时,他指了指卡片的背面道出了原委:“仔细看,其实每张卡片的背面上角都是有LOGO的,这个半封口的椭圆十字图形,就是我们公司的。”果不其然,5张不同的银行卡里就有2张出产于捷德万达。
要知道,卡业界的工厂都分布在北京、天津、广东、江苏、上海等国内发达地区,而黄石作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能在卡业内占有一席之地并且银行卡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张总在提高产品质量、攻克技术难关、拓展研发成果等方面的贡献就可见一斑了。
寒流下的“不倒翁”
2008年,金融风暴横扫全球,很多在中国内地发展的外资合资企业首当其冲的受到波及,可张总却是在去年12月份才隐隐的感觉到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些许不便,似乎很有些后知后觉的味道。相对而言,他不太愿意多谈经济危机,或者说倾向于去谈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或许这缘于采访中他对中国经济危机基本面的充分乐观,也或许因为他背后是德国G&D集团、湖北三环锻压机床有限公司这样两个重量级的财团。
“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银行、电讯、交通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这类支柱型企业抗压能力是很强的。况且,我们有多年沉淀下来的品牌效益和出众的研发能力以及德国总部的强大支撑,在总产量方面不会有大的影响。”尖锐的问题往往就是这样被张总不了了之了,这固然是策略,但更是智慧。对于未来,张总显得信心十足,乃至于每次与他的对话,我总是可以感觉到一股强大的气场,或者说是气势。
悄然到来的个性化制卡时代
谈到未来卡片行业的发展,张总认为‘个性化’将是大势所趋。“如今,银行与普通百姓对银行卡都宠爱有加,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少用现金,多用卡’的理念影响下,使银行卡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后,各种标新立异的个性银行卡肯定会‘你方唱罢我登场’,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各种迹象表明,通过创新建立品牌特色,通过市场细分形成营销优势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银行卡个性化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2点差10分,张总抬手看了看表,给了我一个抱歉的微笑:“实在是不好意思。这不,中午刚接待完一个老外,现在又要赶去开会了。”张总说,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快速的工作节奏,这样的忙碌对他来说,或许也是一种享受。看他这样毫不怠慢的投入其中,尽管我的访谈时间太短,意犹未尽,还有许多奥秘没被有挖掘。但我似乎明白,张汉清驰骋在卡片界的制胜法宝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