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Visa觊觎中国移动支付市场 静待人民币业务开放

作者:姚冬琴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1-06-15 09:38:44
摘要:拜电子商务发展和科技进步所赐,货币支付、信用卡支付、网络支付之后,移动支付将成为交易方式的下一个趋势。然而,作为前辈的Visa,即便已经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却仍未能在中国落子。
关键词:Visa移动支付



因为不能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Visa在中国的业务多少有点“流于形式”。本刊记者 曹海鹏I 摄 


       Visa是干什么的?Visa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罗友福在5月的一次品牌宣传活动上说,Visa的很多服务,连合作的银行都不太清楚,更不要说普通持卡人了。

       如今,Visa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是银行卡上站在“银联”旁边的那一个LOGO。

       拜电子商务发展和科技进步所赐,货币支付、信用卡支付、网络支付之后,移动支付将成为交易方式的下一个趋势。然而,作为前辈的Visa,即便已经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却仍未能在中国落子。

       移动支付“乱战”

       在全球支付业务市场,Visa是规则制定者。但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到目前为止,标准还是银联说了算。

        自去年6月以来,移动支付标准之争甚嚣尘上。银联和中国移动分别代表支付平台和运营商两大阵营,前者推行13.56MHz标准,后者则主导2.4GHz标准。近日,有消息称,相关部委召集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明确了近场支付采用13.56MHz标准,2.45GHz方案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银联成为这次争夺的赢家。

       联想到之前“Visa在国际市场封杀银联”这样的争端,人们不由得替Visa捏一把汗,银联会不会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卡Visa的壳?

       Visa中国创新产品总监李涓表示,目前国内确定的13.56MHz标准是国际标准,并不存在准入障碍。“在移动支付领域,还面临很多新的规则。现在只是刚解决了"通讯指令之争",之后还有一系列问题,如安全体系、近场支付的架构、标准化等,目前都还没有定案。”李涓对《中国经济周刊(微博)》表示,在中国,大规模的非接触的移动支付环境还没有形成,各方还处在摸索的阶段。 

       不过,Visa目前显然难以加入到中国的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尽管它已经在美加日印等数十个国家开展了移动支付试验和商用项目,但偏偏没有在中国落地。中国移动支付环境不完善是一个理由,而另一个不可回避的原因是Visa目前还不能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 

       但是,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又是Visa不能不争取的一块肥肉。

       就全球市场来说,据市场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预测,到2011年,全球各地将有5200万消费者采用新的移动支付技术支付他们的日常花费,到2013年,全球各地手机支付、手机汇款等的总交易额将超过6000亿美元。

       在中国,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到2013年,亚洲移动支付用户将占全球相应用户总量的85%,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这样潜力巨大的市场是银行、电信运营商、支付公司谁都不能忽视的。

       2010年3月,中国银联宣布其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同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向支付宝投资50亿元,全面布局移动支付等新兴领域;同年5月,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平台业务正式商用;与此同时,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工商银行等也纷纷开始布局“手机客户端”。

        各方打得火热之际,Visa显然不想只当“旁观者”。

      暗度陈仓

     “不能说我们是旁观者,应该说我们更像培育者和推动者。”李涓说。

      与银联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相比,Visa的最大筹码或许是其全球信用卡产业“教父”地位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拓荒”精神。

       2007年,Visa已开始把移动支付推向商用。尽管不愿言明具体的合作伙伴,但Visa早已开始在中国的移动支付布局。李涓表示,2010年以来,银行对支付创新、移动支付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们会更多地和银行去探讨他们对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考量和需求。我们想要告诉我们的合作伙伴,中国今天试点在走的路,Visa在全球已经走过了”,“国内三大运营商也都是我们接触的对象”。

      “尽管我们不能直接参与政策制定,但我们把在国际市场的经验和项目介绍给合作伙伴。我们试图"间接"地使我们的规则制定者听到。”李涓表示。

      一方面对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宣讲”;另一方面,Visa试图率先构建起移动支付的“生态网络”。

      2010年4月,Visa花费20亿美元收购CyberSource一家拥有全球最大的实时欺诈检测系统的公司,作为移动支付的安全后盾。今年 2 月,Visa收购数字商品交易支付平台 PlaySpan。4月底,Visa又对Square进行战略投资(Square针对苹果手机推出了一个大约2cm见方、插在耳机孔里的方块读卡器,可以刷银行卡,把手机变成迷你POS机)。

       在Visa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seph W. Saunders看来,一系列收购与合作的策略,使Visa具有非常独特的市场地位,从而满足因互联网、移动和电子支付技术日益融合而产生的新的需求。

      “我们希望在移动支付领域有创新能力的公司都参与进来,创造一个应用环境,促成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使得移动支付无论是创新、安全,还是便捷程度,都达到更高的水平。”Visa中国公司事务总监刘婕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不想再默默无闻下去了

      作为支付平台,Visa 并不直接发卡,而是运营一个连接持卡人、银行和商户的交易处理网络,其主要收入来自于银行支付的品牌费用,以及经过Visa网络交易的处理费用、服务费等。

       在中国,由于不能经营人民币业务,无法搭建人民币清算网络,Visa的收益主要来自两方面:境外Visa卡在中国境内消费;国内发行的Visa卡在境外消费。然而,Visa提供的很多服务,常常被误认为是发卡银行提供的。

       这种状况引发了Visa的担忧,他们不想再“默默无闻”地配合银行工作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在国内建立与世界同步的产业标准;与国内的监管机构、立法和执法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立和培育国内电子支付市场;分享知识、技术及行业经验;拓展外卡收单环境,促进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刘婕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Visa过去主要和银行沟通,但现在,银行卡的应用需求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迅速普及发展,“Visa有必要自己站出来,直接面对消费者,讲述我们的理念、产品和服务。”

      “对于移动支付,Visa有不同的选择路径,除了与银行合作外,还包括与运营商合作,与手机制造商合作,以及与新型支付应用开发商合作等。和运营商合作的程序以及利益分配显然更复杂。”李涓说。不过,要想直接面对中国消费者,Visa还需要等待人民币业务对境外支付业务提供商的开放。

      当被问及Visa预备怎样应对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时,李涓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自己的手机对记者说,“你看,我现在就已经装了这么多银行的客户端,在移动支付时代,选择成本会更低,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